主体即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行政机关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在学界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10]本文对此暂不讨论。在 论》,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10] 同上。 [11] 张平:《反竞争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08页。 [12] 参见 马松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743.html -
了解详情
,确立单位自首制度,必须研究单位自首的认定,以明确其构成的各要素。 (一)单位犯罪自首的主体认定问题 1、单位犯罪自首的意志认定问题 根据法人实在说,认为法人 、逮捕之类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因此在法院判决之前是不存在单位自首的。 又根据单位犯罪的情况下,对单位的处罚存在单罚制与双罚制之别。根据我国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644.html -
了解详情
涉及单位犯罪单罚制的合理性问题,该问题一直为我国刑法学界所争论。笔者认为,既然是纯正单位犯罪,从程序上看,就首先要证明 单位犯罪的意志行为,就必须 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在没有发生一定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就不存在过失犯罪 的问题,而这种危害结果又以已经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重大经济损失为法定特征,在这种否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39.html -
了解详情
制的总体态势也呈现出进取性,但仍然存在着以个人犯罪为基础来规制单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思维模式、定罪量刑标准不够明确、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不畅 做法仍然沿袭了立法上简单地以自然人犯罪为基础来规制单位犯罪的思维模式。刑法第220条本身在定罪标准和量刑标准的问题上确实规定得比较笼统,这种原则性规定本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382.html -
了解详情
的尴尬。本文试就此问题略陈管见,祈求各位同仁斧正。 关键词:追诉时效,单位犯罪,双罚制。 一、我国现行《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追诉时效规定的立法 一致的,即:不能以单位不存在为理由而放弃追究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因为,单位的“死亡”并不妨碍追究单位犯罪中自然人就其应承担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557.html -
了解详情
刑的立法初衷。 现阶段,解决财产刑执行难的问题,是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一项大问题。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着财产刑难以执行的现实情况,我们有必要对财产刑设置的 自负的角度考虑,自然人主观上不具有承担罚金刑的基础。故建议立法上予以重视,对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附加适用罚金刑,应采用同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67.html -
了解详情
都涉及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问题。笔者认为,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检察院在提起刑事诉讼的同时,有权在受害单位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况 非责任,合理确定赔偿数额 首先,附带民事判决要以犯罪事实的存在为基础,刑事与民事部分要基本统一。如过错问题,刑事认定被害人有过错,民事部分便可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06.html -
了解详情
格的犯罪主体,平等原则要求对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给与平等的处遇。既然承认了单位犯罪的存在, 对于单位的再犯罪,我们同样应该作好预防准备。然而,根据现行刑法的 科学》1990年第4期,第20 页 【参考文献】 1.《累犯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厦门大学 邱春霖 2006年4月 2.谢应霞 《我国累犯制度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76.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的情节外,其他条文都将徇私规定为成立犯罪的必要构成条件。关于徇私如何理解,是刑法中所有徇私类渎职犯罪的共性问题,也往往是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的 更有利于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推定无论是根据法律规定还是经验法则,一般都要以事实之间存在的稳定的有规律联系为前提。这种联系保证了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事实的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53.html -
了解详情
为单位自首行为。(2)可以更好地解决未参与单位犯罪的法定代表人实施单位自首行为的认定问题。单位犯罪后,参与单位犯罪的有关负责人反对(他们也能够代表单位)自首 。 不过,在单罚制单位犯罪中,存在视为单位自首之例外情形。我国刑法有少数条款实行的是单罚制,即只对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