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关注的是微观操作层面的问题,如法院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提高调解人员的素质、扩大人民调解的范围、赋予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等。本文愿从整个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良好的条件和氛围,能够使当事人通过法律的、道德的、习惯的手段,简便、迅速、高效地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实现利益与效率的双赢。诉讼并非是一种完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86.html -
了解详情
、富有弹性,又具体详细、易于操作。(三)关于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人民调解协议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民间纠纷查明是非以后,主持双方当事人本着自主自愿、 ,这样往往会激化矛盾,容易使人们丧失对人民调解组织的信任,使人民调解的权威大打折扣,从而挫伤调解工作者的积极性。诉诸法院以后,法院重新立案审查,最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93.html -
了解详情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特别是社会立法的大量增加,议会立法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不得不授权行政机关制定行政管理法规, 。所以,行政调解的法律效力可以规定为:行政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如到期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33.html -
了解详情
在实际中,只要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且在程序和实体上不违法,对于该原则,法院审判人员不必过于追究。特别是在预审中,预审法官不具判决权,更应加大 法院调解书执行力度,增强当事人对法院调解的信心。2?建立诉讼上和解制度,确立诉讼和解的法律效力。我国目前的和解制度包括审判程序中的和解?即和解撤诉?和执行程序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3.html -
了解详情
对诉讼调解的适法性关注不多。可能大家认为有关诉讼调解的法律条文不多,比较容易掌握,而对诉讼调解技巧问题的研究,一是研究空间大,二是可促进调解率的提高 ,而申诉则无审级限制;4、申请再审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就具有引起再审程序发生的法律效力,而申诉则只是法院接受信息的渠道之一,不具有直接引起再审程序的功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82.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从《民事诉讼法》第90条规定中可看出,立法者并未一概否定 协议的效力》,中国法院网,//www.chinacourt.org,发布时间:2004-02-05.[15]参见范愉,《调解的重构(五)——以法院调解的改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97.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仅如此,诉讼调解还具有一层特殊的法律效力:它一经形成,当事人立即受其拘束,而不得继续争讼,不得向上级法院提出不服上诉,其申请再审的 设立社团法人中国仲裁协会,各地设立仲裁委员会作为其会员,中国仲裁协会是仲裁委员会的自律性组织;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尽管人民法院对于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09.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鼓励律师事务所以及律师对医疗纠纷进行调解,增加医疗纠纷民间组织调解的渠道。法院附设的诉讼前调解是为许多国家所采用的一种ADR方式。在医疗纠纷的 和解协议,并通过公证或担保等形式以加强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另一方面应协调和解和其他医疗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一旦和解破裂就及时通过其它纠纷解决方式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54.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一次鉴定原则,当然亦有补救机制。又如,对交通事故纠纷,可保留交警部门调解的程序,但在其后设置仲裁程序,当事人可选择仲裁或诉讼,仲裁程序实行一裁终局 不同情况,赋予其一定的法律效力,实现ADR与诉讼制度的对接。为此,可考虑如下几种方案:(1)法定的司法审查,即ADR的调处结果提交法院审核、确认、批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6.html -
了解详情
,“量上克制”。目前,家事纠纷案件数量激增且案件类型不断拓展,诉前强制调解程序一方面通过附设“前置性程序”方式暂时阻隔家事案件进入诉讼审判程序,另一方面其借以家事当事人 增加诉讼风险而克减当事人滥诉。(七)法律效力的界定家事纠纷案件诉前强制调解的实施主体为接受法院委托的社会组织和人员,如此,较之于诉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51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