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县级人大任期改为5年 1999年修正案 1. 邓小平理论入宪 2. 法治国家 3. 非公经济 1. 确认邓小平理论宪法地位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 非公经济为重要组成部分 2004 年修正案 1. 三个代表入宪 2. 土地征用制度 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093.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的理论概括。在参照本文概括的理论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的政治与法律关系的现状和问题再做出解释,以期在学术上对中国的法治建设问题能有更多理解。 要求执政党也遵守法律。《宪法》第5条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19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合理期望、对行为后果的合理判断以及规范化的制裁模式,是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我国1999年宪法修正案中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意味着我国在 ,行政法中法定位是行政法全球化的要求。法律的本土化与法律的全球化是近年来关于法律发展趋势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法律的本土化主张法律应当以各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252.html -
了解详情
文本的法律才能为人们所认知并发挥其应有的规范效力。在现代法治理念的影响之下,原来外在于宪法文本之外的人权概念正式进入了宪法文本,开始成为宪法文本的重要 人权的约束。具体立法建议如下:在宪法序言第七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后增加尊重和保护人权,促进实现人权,;在宪法总纲中新增条文中华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040.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拯救的姿态与理路,所蕴涵的问题意识在于批判能动司法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法律修辞;法律解释;法律决断论;主体选择论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现在 法学家的观点中似乎暗含着一种去法治化的情绪,而这种去法治化的理论一旦与所谓能动司法的理念结合,法治就会走向虚无。 一、法律决断论与主体选择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61.html -
了解详情
的执法理念。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回答了在社会主义中国 和温暖。四要牢固树立办案数量、质量、效率、效果、安全相统一的业绩观,坚持以数量为基础、质量为生命线、效率为保障、效果为根本、安全为前提,做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098.html -
了解详情
的统一战线组织,在这一组织中,党处于领导地位。 就目前通常的理论而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的领导,以实现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加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步伐。 【作者简介】 石文龙,上海师范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注释】 {1}上述3个部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071.html -
了解详情
的深刻把握,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作出了战略部署, 强调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不利于当事人服判息诉, 不利于树立司法的公信力。我们要准确合理运用证据裁判规则, 在实质正义理念的引导下, 最大限度地去发现客观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69.html -
了解详情
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又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这必将对整个国家 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理念。其典型的理论概括为:国家制定法律规范、监督他们的遵行,并对不遵守法律规范的人采取强制措施。另一方面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63.html -
了解详情
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又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这必将对整个国家 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理念。其典型的理论概括为:国家制定法律规范、监督他们的遵行,并对不遵守法律规范的人采取强制措施。另一方面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5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