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被害人的保护也总是围绕着此二者展开的。我国于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地位,为其开拓了更多维护自身权益的渠道, 对个人的侵犯。因此先刑后民便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刑事诉讼中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强调公权优先,在较大程度上维护了社会利益,有利于打击犯罪,同时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08.html -
了解详情
见证人见证而裁定侦查机关所获证据丧失法律效力的案例。其理由是:见证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现场勘验程序中所处的地位是独立的第三方,他不从属于任何一方,只 ,又是因为其代表了民间和社会的力量、有利于对公权力实施监督。鉴定人作见证人的优越性在于,一是可以凭借其专门知识对侦查行为中的某些专业性、技术性问题进行见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22.html -
了解详情
的适当平衡。因而,必须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确认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维护其失衡的权利,并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确保这些权利实现,最终促进刑事诉讼 权。被害人对公、检、法机关不立案的决定,有权申请复议。4、委托诉讼代理人权。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代为进行刑事诉讼或附带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076.html -
了解详情
人身和财产权益有重大影响,这种重大影响的权益接近于刑事诉讼法保护的公民的权益,所以获得了如同公民在刑事诉讼中的保护。 二、优势证明标准 优势证明标准 主体是依法享有国家行政管理职权,代表国家独立进行管理并独立参加行政诉讼的组织。在行政程序中,行政主体始终居于领导、支配、主导地位,享有某种管理特定事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92.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天然不足,使控、辩双方在诉讼中的地位趋向平等,从而实现司法之正义。 二、刑事审前程序的域外实践 国外的刑事诉讼在理论和制度上往往都是先行者, 的宪法性规定。素有小宪法之称的刑事诉讼法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方面具有更直接更显著的必然性。然而,在具体刑事诉讼程序中,公权的扩张性总是规律性地膨胀,它可以合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105.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与被告处于直接对抗地位,使法官往往以主导者的身份去参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这与现代刑事诉讼理念要求控辩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完全平等,双方参与 是国家本位主义、公权可以介入私权的传统理念。所谓公共利益是否必然高于个人利益?现代司法民主化、人权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刑事诉讼当事人主义理念的兴起,多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817.html -
了解详情
庶民一样,法官均可治罪科刑。 (二)刑事被告人享有的诉讼权利 为了贯彻实施刑事诉讼的各项原则,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下列各项诉讼权利: 1.被捕人、被拘押人有 的诉讼模式。在刑事诉讼原则与刑事证据规则,初审程序与上诉审程序,法院同警察、检察机关的关系,法官、主控官、被告方在诉讼中各自的地位,被告人享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02.html -
了解详情
的诉讼目的主要在于得到经济赔偿,而公诉机关基于传统职能,其主要的诉讼目的是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因而有可能影响审判效率,有的法院甚至劝说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权利。 三、被害人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诉讼地位和权 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遵循的是“公权优先”、“效率优先”的原则,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保护被置于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64.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机关在国家宪政中具有独立的宪法地位,其根本职责是为了维护法制统一而进行法律监督;第二,检察机关享有广泛的法律监督权,不仅享有在刑事诉讼中的侦查监督、审判 。由于检察机关不是这种诉权的所有人,因此不能像民事诉讼中的原告那样有权任意处分公诉权,而必须基于客观公正的立场行使公诉权。检察官发现被告人不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30.html -
了解详情
和个人的干涉。”以上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独立行使审判权,没有赋予其检察权,更没有赋予其由检察机关独立行使的公诉权。我国刑诉法第137条第(一)项规定, 主张的罪名,而变更公诉人的罪名。”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的诉讼地位与公诉人的诉讼地位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两者的诉讼职能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混淆。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