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情况目前在民事侵权中虽然比较少见,但由于我国民事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没有象刑法对共同犯罪那样或象德国、日本和台湾地区民法对共同侵权那样,作出明确的构成 行为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并各自对损害结果形成因果关系,各行为是一种条件关系。二是损害后果大致是可以区分的,特别是案例16中死亡的后果基本可以确定是前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22.html -
了解详情
犯的行为而引起了犯罪结果,故笔者认为在共犯的处罚根据上就是我国刑法学理论所谓的因果关系论。 (二)共犯处罚根据对否定片面共犯的具体应用 我们认为正犯 下进行解读,综合判断该行为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所谓片面教唆场合中被引起犯意的行为对象具有特定性,如上述案例是要将照片所传达的内容和手枪所代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509.html -
了解详情
后行行为者的行为,即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究竟是由谁的行为惹起之认定。⑹有关这一问题,在中外刑法理论界,存在肯定说、否定说、中间说之间的 因此,章娟应当成立绑架罪的帮助犯。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3)[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233.html -
了解详情
而未参与盗窃的行为人,对于先前的盗窃行为和被害人财物被盗的结果,不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即便知情也是如此。正如,未参与绑架的行为人乙,无论是唆使绑架犯甲 修订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71页。 [50] 参见黄惠婷:《刑法案例研习(一)》,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第215、21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7.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责任,不可相互转换,相互替代{5}。但案例1、2证明的是,当被告人充分填补侵权损害时,就可以成功阻止刑法的后果和情节发生,从而完全避免犯罪的成立 、庭审阶段、执行阶段都应该有所体现区别对待的策略。笔者正是出于对两者之间内在因果关系所导致的不同形态的关注,引发了对上述命题的详细论证。 二、刑事侵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119.html -
了解详情
才是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基础,因此,对作为义务的探讨取代了对因果关系的研究。⑶我国刑法理论也一直把作为义务当作不作为犯的核心问题,认为作为义务是决定不 犯原理,行为人的不作为可以认为和作为犯罪的帮助犯等价。这样的理论可以解释上述案例中的哥为什么会被认定为强奸罪。那么,不作为行为在何种情形下才可以和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481.html -
了解详情
。与我的观点相类似,有的德国学者认为:一些在保护范围的观点中讨论的案例,已经涉及行为人负有的谨慎义务的范围。{27} 3.必须重视类型化的客观注意义务 需要 理论、规范目的的保护范围,要么能够被实行行为、因果关系、预见可能性、结果回避义务等概念所包容,要么只是传统刑法学理论换了一种说法,其意义是有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396.html -
了解详情
。与我的观点相类似,有的德国学者认为:一些在保护范围的观点中讨论的案例,已经涉及行为人负有的谨慎义务的范围。{27} 3.必须重视类型化的客观注意义务 需要 理论、规范目的的保护范围,要么能够被实行行为、因果关系、预见可能性、结果回避义务等概念所包容,要么只是传统刑法学理论换了一种说法,其意义是有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932.html -
了解详情
是不报告行为以及由此形成的抽象性危险,成立该罪要求不报告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火车上捡拾枪支并控制枪支的,只能评价为非法持有枪支罪,将已经 该如何定罪,载张耕总主编:《刑事案例诉辩审评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44]周光权:《刑法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74.html -
了解详情
,会使义务人处于类似刑法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保证人地位(Garantenposmon),而于得作为而未作为时构成行为,[33]从而不会发生在违法类型对权利侵害有因果关系,而依狭义侵权 邻案,简资修另举其他无须负责的二例;交通事故也有不少以无因果关系免责的案例(如八四年台再九,八九年台上字二O九二等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2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