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为既无故意也无过失。当然,对因非自愿醉酒陷入限制责任能力而犯罪,则可根据犯罪时的心态确定是否成立故意或者过失,并可依刑法典第18条第3款的规定 对每一个证人的调查,只记录该证人亲身经历和观察的事实,绝对不要记录该证人听别人传来的情况。 5、注意在对犯罪嫌疑人在各个成长历史时期的每一阶段情况的区分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504.html -
了解详情
的诉讼义务:这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不是因为你有过错要承担诉讼上的义务,而是因为别人受了损害找不到人,你要去承担这种诉讼上的义务,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一天 被人告到法院去,天天都有可能。[51] 法谚云:分配了证明责任,就是分配了败诉风险。仅以是否受到损害为标准,借助过错推定将风险向未受损害一方转移,很容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83.html -
了解详情
1930年上字第2746号判例谓:因过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权利者,应负损害赔偿责任,但过失之有无,应以是否怠于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为断者,苟非怠于此种注意,即 的积极行为的义务尤其是一般性的民事救助义务,否则,即是将少数人尤其是某些个别人的行为标准当作法律上的标准,混淆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也违背了社会所通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767.html -
了解详情
之处,因为根据刑法规定的其他积极参加者的立法精神,对首要分子之外的其他参加者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是根据参加者的主观态度来决定的。积极参加者为该罪主体,一般参加者不 但个别人或部分人携带器械并在殴斗中起作用,应对这种个别人或部分人认定持械,对未持械聚众斗殴的人员不认定持械。但是如果未持械人在殴斗前或殴斗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21.html -
了解详情
理学和法律学的依据上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即相关的行为是否发生在行为人完全处于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无责任状态。我国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 非常具有致罪性。因为,如果一个人不首先对自己负责,就不可能相信他会对别人负什么责;如果一个人不首先珍惜自己的生命,就不可能指望他会珍惜别人的生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899.html -
了解详情
回扣就是变相贿赂。第四类是针对诋毁、侵犯竞争对手权利的。四、责任制度责任制度,是执法机制里最重要的内容。执法是否严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责任是否 非法收入,而是这种行为破坏了公司、票据、金融方面的信用。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别人会因为某公司注册资金是8000万元才与他交易,结果他却一分钱没有。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84.html -
了解详情
不论是否因其过失及不论其过失究系轻微过失或重大过失均在保险范围内之合理期待(reasonableexpectation),基于满足被保险人之合理期待,保险人应负保险给付之责任 的关系之中。正如古语所言:‘人不可能独立存在’,相反,他是为别人的利益而活着。在任何时刻,生命的延续都应该有利于他人、家庭后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41.html -
了解详情
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也不论侵权人是否应当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侵权人对其因侵权行为获得之全部利益,负返还的责任。不当得利的返还不同于损害赔偿,它的目的在于 损坏他人之物,妨害他人对所有物利用之目的的实现。另一种情况是未经授权在别人所属权利上获取利益并使他人的权利陷于不自由状态的行为。某权利专属于特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09.html -
了解详情
H.特拉伊宁,在其名著《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犯罪构成是负刑事责任的唯一基础,犯罪构成是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等观点。他将犯罪构成的因素分为 本身要解决的问题。如某人拦路抢劫,却被别人制服,押送到公安机关,对这一行为我们首先需认定的是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备了抢劫罪成立的要件,至于未遂还是既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72.html -
了解详情
任何条件的规定相矛盾。同时,占有人在请求法律保护时还要对权利的合法取得负举证责任,而上述两个方面,显然都和将占有作为建设临时和平秩序的功能不符。 的程度、强弱实质上成为重要的判断标准。只是,这种观点在如何判断某具体个人是否属于下位者的问题上语焉不详,需要进一步分析。 那么,如何判断受雇佣的店员是否属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4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