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轨物程事。《旧唐书刑法志》也有界说: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守之常法也;凡邦国 种法的形式的研究。关于他的这些研究,也将在下文关于中国成文法主要形式的集中阐述中予以反映。 唐代的法典编纂事业共有七役,分别发生于:(1)武德间;(2)贞观间;(3)永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30.html -
了解详情
日扬其波而不能遂废者,气远犹未至也。[33]邱兴隆教授也认为:唐代的这两次大幅度削减死刑,虽然并未使死刑彻底废除,但既反映了对死刑所持的 的思考》,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25]参见胡兴东:《中国古代死刑制度史》,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44页。 [26]参见何柏生:《佛教与中国传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250.html -
了解详情
器物、踪迹,只有被司法官吏认定才可成为证据。中国最早的司法检验制度可以追溯到秦代,从《睡虎地秦墓竹简治狱程式》可推知,战国时已经明确规定,一切非正常死亡的和无名尸体 罪引律令格式条,从虽徒伴未见获者,先依状断之,自后从后追究的规定上来看,在立法上弥补了唐代的不足,唐律确立据状断之规则的立法重心放到了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890.html -
了解详情
不分首从)│ │ │被掠之人│ └─────┴──────────┴───────┴────────┴────┴────┘ 四、唐律劫杀的司法适用 劫杀在唐代是一种普遍的犯罪,时局动荡时期尤甚。大历三年(768 饰邪》1次、《说林上》6次;其中以劫杀形式出现的4次,分别为:《二柄》1次、《奸劫弑臣》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27.html -
了解详情
征人稽留、烽堠不警等均可致死刑。这些规定体现出对重要军事利益的特殊保护。唐代对于律与军令的关系已有明确区分。军防令规定:“大将出征,监军对寇,士座不用 戴罪立功、带俸差操的处罚;士兵有罚班、纳钞、运炭、枷号的处罚。明朝军事立法、司法制度虽称详严,但后期朝廷赏罚失当,加之军饷匮乏,致军纪涣散,常常未战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25.html -
了解详情
特权而得的占有权,是另外一件事。[iv]谷川道雄分析唐代社会时提出,当时的人民,在律令制度的严格规定下进行生产和生活。他们被户籍紧紧地束缚在本乡本土上, 记载触目可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滥用籍没法。 “籍没”意指没收家赀或没入财产。在传统司法过程中,籍没私财往往不是依据事前的法律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57.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因为典卖是由质押关系所萌生的。据一份唐代的质押借贷契约记载:[6](P306-307) 显庆四年十二月二一日,崇化乡人白僧定, ) (二)清朝的典权制度 清承明制。一方面,清代民法继承了唐宋以来,尤其是明代的民法传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进步,以及司法实践经验的积累,清代民法也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43.html -
了解详情
如《唐六典刑部》:凡格二十四篇,以中书省诸曹为之目。唐代后期又有格后敕,与格大致相同,但内容上更适用于变化了的形势。明清的例 先例判决制度[22]。该制度的要义是:人民法院和法官做出的正确的生效判决,对尔后的同类案件的审判具有约束力。从而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司法统一。2002年12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291.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本人或他人的行为,进一步完善正当防卫制度无疑有着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本文是我对正当防卫权的简要论述,当然,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会出现的问题还会有很多,这一权利的规定也 商秧携《法经》变法为律后,历经多载发展而成。 ② 《唐律疏议》唐代长孙无忌等奉皇帝之命编撰,原名《律疏》。 ③ (德)汉斯、海因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06.html -
了解详情
是律学之衰落的原因之一。(4)宋高宗仓惶南渡,偏安东南时,国家文物典章大量散失,法律典籍和法律制度很不完备,显得支离破碎。《宋史刑法志》所谓的断例散逸,建 律意解释、辨析解释、逐句解释、答疑解释和创新解释等多种解释方法。(何勤华:唐代律学的创新及其文化价值,载前揭何勤华编:《律学考》,第159页)这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39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