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层 面的原因。从理论上看,理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从犯罪到刑罚的司法模式是保证罪刑法定原则与罪刑均衡原则得以切实贯彻的前提。在一般的案件裁判中,传统 罪的犯罪构成上考察,判决结果也有背离罪刑法定之嫌。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行为人具有明知其行为会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发生 的故意,客观上要求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586.html -
了解详情
对犯罪的特征应规定更具体一些,以更好地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刑事违法性是指违反刑法的分则构成规定,同时符合总则规定。因此,从强调犯罪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 ,它既要综合该罪的客观要件、主观要件、主体、客体考察社会危害性,也要综合其他因素考察社会危害性。这样的犯罪构成模型是否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呢?这是值得令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22.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危害性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并不能自为自在地成为犯罪,只有经过国家的价值判断并在法律上确认它应受刑罚惩罚才能构成犯罪,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 提供了犯罪论基础,在实践中对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实行依法治国具有直接的反制作用。 事实犯罪,即边沁所说的禁止的恶,是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应该犯罪化的实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17.html -
了解详情
的条件与范围。“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与“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一样,是等价时代所确立的罪刑法定原则的重要内容。其同样自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开始,为 的习惯评价与道德评价,以法律责任取代犯罪的客观责任与主观责任,以罪刑法定取代罪刑擅断,以作为立法结果的刑法规范制约刑事司法者,避免其基于未经刑法认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52.html -
了解详情
80年代初,围绕着学习贯彻新中国的第一部刑法,一些刑法学者敏锐地提出,中国刑法体现了罪刑法定的原则。由此引起了刑法学界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讨论。有的学者认为, 所倡导的严格意义上的罪刑法定来否定现实的法治国家的罪刑法定原则;有的学者客观地比较罪刑法定与类推的优劣,指出罪刑法定比类推更有利于实现刑法的预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01.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法渊源是普通法和制定法并存,这是其独特之处,此外,其诉讼制度、犯罪构成理论、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刑事实体和程序的界限等,均具有其独自的特色。 不法行为和提高诉讼效率,从而保障行政法和民法的贯彻执行。因此,没有必要破坏犯罪构成的合理架构和违背无罪推定原则而在刑法上确立严格责任制度。对英美法系国家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23.html -
了解详情
自由的功能。(26)因此,日本学者认为,从法律史的角度,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侧面相对于形式侧面而言,在价值位阶居于更高层次。(27) 一般认为,英美国 和谐的价值判断和解释结论。三是形式合理性本身是基本价值之一,是价值衡量的重要依据。 为保障价值衡量方法的客观和公正,要重点注意以下内容: 价值衡量方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603.html -
了解详情
,在内容上所指不明,造成各种财产类型之间的混乱关系。这种困境直接导致罪刑法定原则在此问题研究中不能被很好地贯彻。具体财产犯罪对象是否特殊应当以存在形态 刑法定缺乏彻底性 在财产犯罪对象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如何在刑法解释的过程中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值得探讨。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此问题上解释的对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373.html -
了解详情
约束而不致随心所欲。所以,坚持主观解释的立场就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是防止司法擅断、保障人权的理性选择。 二、立法者原意的地位原意、表意与文义的 法的意思有多个。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抛开立法者原意的客观解释无疑是放弃解释方向的随意性解释。如此,法律的解释就有可能沦为解释者根据自身理解和需要的文字游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814.html -
了解详情
的。单一行为人体系为了解决冲突,走向的是完全相反的极端,即要求不区分正犯与共犯,却区分着手时点。考虑到着手对于罪刑法定原则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单一行为人体系 最新版的教科书中令人印象深刻地指出:认定二人以上的行为是否成立共同犯罪,是为了解决二人以上行为的客观归责问题。亦即,只要认定成立共同犯罪,就要将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17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