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政诉讼中进行职能扩张的途径 考察一下检察制度的发展历程,我们知道,现代意义上的检察制度起源于西方,检察机关的产生背景主要是基于打击犯罪、惩罚犯罪 范围得以拓展。根据这种理论,诉讼当事人分为实质当事人和形式当事人两类。诉讼当事人是系争民事或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主体的,为实质当事人;诉讼当事人是非系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13.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诸如什么是客体、客体范围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也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了。理论发展的匮乏可想而知。 事实上,客体理论在民事法律关系制度中,是具有自己的独立性的 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客体利益仅仅是该法律关系主体关心的因素,仅对法律关系主体具有经济学上的意义。这时的客体利益的质和量,均不具有任何法律学上的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37.html -
了解详情
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并不能独立提出诉讼请求,不是本诉双方争执的民事法律关系的直接主体。因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既无增加事实理由, 不同的法院管辖,反诉就无从提起。其结果必然难以实现反诉制度的立法意图。[28]其次,被告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反诉,意味着主动放弃管辖利益,应视为允许。 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86.html -
了解详情
的。所以, 必须要求国家运用权力实行控制。而以监督民事法律关系为表现形式的民事公诉制度, 就是为了达到控制微观经济活动, 使之符合国民经济和国家整体利益及其发展要求的 程序这一结果看, 检察机关能够发挥与普通原告相似的诉 讼功能,在此意义上称其原告,是有一定道理的。而检察机关是代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09.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主义、生物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论之分。三者所主张的道德主体范围依次扩大,一般认为,促使人类思考动物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地位问题,主要来源于以辛格为代表 权利能力的主体,使得法人可以和自然人一样进行民事活动,形成了主体制度的二元结构,将法人也纳入了法律意义上的人,使民事主体由全部人向拟制人扩展。 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30.html -
了解详情
思想,制定理念先进、体系科学、规范完备的民事法律以调整日趋复杂的民事关系成为立法者和学者的共识。近11年来,中国的立法部门先后颁布了《合同法》、《 的法律制度与法学理论较多,此外对于国际公约中相关制度的借鉴也较为常见。典型的如合同法,参见前注。 [33]如《物权法》立法中关于物权平等保护是否违宪的讨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71.html -
了解详情
、免除、混同及债务更新等,由主张法律关系不存在之当事人负主张及举证责任{2}。 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实质标准,我国目前只有《民事诉讼法》第64条作了谁主张 责任的适用即可公平合理地分配败诉风险,则不存在举证责任转移的必要。因此,举证责任部分转移制度的适用仅能发生在依据法定举证责任分配将导致裁判显失公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30.html -
了解详情
实体法上事实和程序法上事实,[1]前者指的是影响民事实体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终结的行为和事件,后者指的是具有程序法意义,影响诉讼程序事项发生、变化、 针对性的不同规定,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亦缺乏研究。 一项法律制度的科学构建应具有体系的完整性,从而使制度本身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衔接,协调一致。而在证明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7.html -
了解详情
的基本预设,最终回归于这一过程对规则与制度、对国家法的意义上:法律多元论来自于萨维尼的活法概念,其与普通法的自我理解相一致,然而,这种概念与中国 规范,并没有建立在社会充分分化和理性化的基础上,它充其量只是建立了一个关于个人权力的文本体系。同样法律关系作为契约关系的一种高级形式,并没有实现个体意义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01.html -
了解详情
债务的清偿问题等。因此,债法总则设立之后,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构建系统的诸多其他民事法律制度。有学者认为,如果取消债权概念和债权总则,必将彻底摧毁民法的逻辑性和 、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而言的。所以,合同关系与债权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体系上,不属于同一个层次,合同关系属于债的关系的一种。正因如此,债权总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