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如何界定一个行为,无疑会影响到对想象竞合犯的判断。在日本,就什么是一个行为,存在以自然观察的角度来判断的自然行为说,以及从社会视角来判断的 故意伤害为手段来达到强制猥亵妇女目的的行为,由于作为手段的故意伤害行为与作为目的强制猥亵行为之间在强制这一点上是重合的,故而两者可以形成想象竞合犯的关系。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8200.html -
了解详情
某某在该组织中处于何种地位,受到该组织的管理及支配。没有人给文某某讲过什么规约或纪律,也从来没有任何人因为违反组织纪律或出卖组织利益而受到过严厉的惩罚。 公诉 1.10案中文某某不是故意杀人罪的主犯,起作用和地位相对较小,且不应对实行过限导致的曾某、阮某某的死亡结果及张某某、李某的伤害后果承担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6726.html -
了解详情
过当的余地。因彼时不法侵害已然结束,李素琴的后一部分行为只能视为是防卫不适时的故意伤害行为。我国理论中的防卫不适时的行为,大体对应于日本刑法上所谓的量 或期待可能性,防卫过当多半不能构成犯罪,因为在防卫人慌乱之际,根本想不到还有什么更温和的方法可以使用的场合,并没有超越限度的预见和预见可能性,故其对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6654.html -
了解详情
导致其受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被告人之间已有共谋,因此,所有参与人均应负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即便后行行为人没有参与先行行为人实施的暴力行为,作为承继 入手,从承继的特殊性出发,在怎样一个范围内认定承继共犯的成立,处罚的根据是什么?另外,承继共犯问题与单一罪和结合犯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233.html -
了解详情
感情纠纷,其男朋友对被告人的感情不忠的行为,使被告人感情和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和伤害,被告人多次强烈要求其男朋友与被害人分手,案发当天晚上被害人又在被告人的房屋里 被告人在对受害人的行为时,其对受害人会产生什么后果,从主观上是一种放任心态,所以属一种间接故意。其主观犯罪故意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比直接故意犯罪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205.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能不能将基于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的行为区别开,而在于离开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我们根本不可能确定发生了什么结果,更为关键的是,在奉行从违法 社会防卫目的。 综上所述,将主观主义视作严重威胁法治与自由的洪水猛兽毫无依据,主观主义绝不是有待肃清的过时思想。相反,刑法主观主义不但与被客观主义者视作理论渊源的旧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2096.html -
了解详情
。在法益侵害的危险性上寻求处罚根据,这一点共犯和正犯是相同的,那么,对于共犯在什么阶段可以作为未遂犯处罚这一问题的回答,与对于正犯在什么阶段可以 意图时帮助其实现该意图。我国刑法学界通行的观点是,这种行为直接按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本文认为,对此情形应作法理上的深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1886.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刑法》第133条之一没有任何能够表明过失的用语。(37)因此,危险驾驶罪是故意犯罪,这一点在刑法解释论上应该没有什么疑问。(38)但对于其故意的 为实害结果。该实害结果显然也是行为人对先前具体危险放任的结果,对此结果,行为人同样不可能是过失。这与故意伤害致死之类的典型的结果加重犯根本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444.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客观要件中的行为 犯罪客观要件中的行为,在犯罪构成中具有说明犯罪主体在什么情况下,以何种方式侵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作用。因此,只有那些在客观上 的生命或身体健康,行为人的行为就不具有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客观要件中行为的属性,自然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行为人是在抢劫过程中,为了胁迫被害人而举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493.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共同说的对立最初来自法国刑法学者对广义共犯本质的探讨,争论的问题是共犯究竟要求什么是共同的,换言之,二人以上的行为在哪些方面共同才成立共犯。该问题 二人的故意内容不同,但双方具有共同的行为,故分别成立杀人罪的共同正犯和故意伤害罪的共同正犯。在上述的各种处理情形中,强硬的部分犯罪共同说导致定罪和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5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