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诈骗犯罪在认定时是否需要具备非法占有目的,刑法学界展开了激烈争论。 (一)关于非法占有目的构成地位的争议 关于金融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构成地位问题,理论上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刑法修正案》新规定的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其客观方面与金融诈骗罪中的贷款诈骗、票据诈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82.html -
了解详情
〕(1)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对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中,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排除权利者的意思说,认为非法占有的目的,是指 观点认为如果没有索赔行为,就不能证明行为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目的,没有使法院的财物遭受损失。关于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上文已经作了阐述,即行为人主观上应当具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78.html -
了解详情
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三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货币、实物、股权等其他形式的还本付息。其中第一项和第三项特征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 , 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 3.对于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标准不一。 关于集资诈骗罪,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使用诈骗方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78.html -
了解详情
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倘若将该款所规定的构成要件改写为将他人的物品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 物而拿走时,因为没有侵害占有的故意而不成立盗窃罪,但代之以本罪的成立。(31) 德国刑法关于侵占罪构成要件规定的修改,能够说明侵占罪中的遗忘、脱离他人占有、自己占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7.html -
了解详情
,在主观上要有取得他人财物的故意。但是,至于是否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还另有某种非法占有的目的或者意图,世界各国刑法的规定不尽一致,德国、日本等 关系人财物,是否构成受贿罪,或者受贿数额如何认定? 两高《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关于收受贿赂物品未办理权属变更问题中的规定正反映了受贿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797.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影响本罪的成立,[10]还有的人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同时不排除特殊情况下的间接故意。[11]由此可见,关于本罪的 要求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样主观上不以非法占有为要件的侵犯侵犯金融交易秩序的犯罪在现存的金融刑法中就没有适当的位置,而只能被规定在破坏金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5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影响本罪的成立,[10]还有的人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同时不排除特殊情况下的间接故意。[11]由此可见,关于本罪的 要求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样主观上不以非法占有为要件的侵犯侵犯金融交易秩序的犯罪在现存的金融刑法中就没有适当的位置,而只能被规定在破坏金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59.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反之亦然。显然,这意味着两个法条规定的犯罪类型完全相同,因而一般不可能存在于同一刑法体系内,但可能存在于国际刑法中。(3)中立关系。即肯定行为 存款的成立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银行贷款的成立贷款诈骗罪。 例二:关于动机犯与非动机犯的区别,刑法理论不仅没有根据地要求此罪必须具有某种动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0.html -
了解详情
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第三条规定了非法持有毒品罪, 这是我国刑事立法中首次明确使用持有的语词, 这一规定引起了一些学者对我国刑法中持有问题 客观存在, 而忽略了它作为刑法评价对象而具有的规范意义和社会内容。德国学者韦尔策尔(W elzel) 认为, 刑法中的占有概念由下面三个要素构成: (1) 物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43.html -
了解详情
的理论。有的学者指出, 从我国《刑法》第23 条的规定来看, 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是犯罪得逞与否, 犯罪已得逞者是既遂, 未得逞者是未遂。得逞 在于说明:仅有盗窃的故意, 而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则盗窃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尚未具备, 盗窃罪便不可能成立。盗窃罪中的盗窃故意的认识因素的内容是 行为人明知自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