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原则进行了修正,要求被告方即加害人承担其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 [29]艾伦等,见前注[10],页853. [3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89.html -
了解详情
、牵连的、偶然相关联的理解,不必象认定刑法上因果关系那样严格,笔者对此不作进一步的论述,本人所要讨论的是径直作为确定是否承担民事责任的简便方法的因果关系, ,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民法中的公平原则与公平责任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 公平原则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不管是在刑事、行政法律还是在民商事法律中,不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87.html -
了解详情
,从法理上看,“致使”与“妨碍”存在区别,“致使”表明纳税人逃避追缴欠税行为与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结果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而“妨碍”而无这样 出售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税务机关发现其构成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税务机关先行予以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司法机关如何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62.html -
了解详情
肖荣著的《刑法中的一罪与数罪问题》(上海学林出版社1986年7月版),李光灿、张文、 龚明礼著的《刑法因果关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 《犯罪主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版), 何秉松主编的《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10月版),顾肖荣、林建华著的《法人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10.html -
了解详情
即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对行为结果的认识和对行为与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对于明知的判断, 刑法上有确定说、可能说、知道和应当知道说、充分 即右倾沉没, 导致货物落水受损的事实, 因此被告应当承担过硫酸钠的爆炸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而由于被告无法举证, 须要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赔偿原告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3547.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即两者之间应当具有因果关系。换言之,基本犯罪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行为人承担结果加重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因果关系是行为与结果之间一种引起 认定相对复杂,需要考虑因果关系是否被介入因素中断。 介入因素,是指介入到危害行为的发生过程而导致发生某种结果的其他因素。笔者认为,对刑法意义上的介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1117.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赔偿责任,以更好地保护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将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行政责任配合起来,三种法律责任三管齐下,就能够遏制侵害公民个人电子信息的严重势头, 的行为对于损害结果的扩大发生了助成的作用,扩大了损害结果,同样也构成因果关系。例如,网络服务提供者没有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造成泄漏个人身份、散布个人隐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706.html -
了解详情
致他人受损害的,由其所有人负责赔偿,或把牲畜交与被害人,由于罗马法上对民事侵权与刑事责任的间隙区分较小,据罗马法规定,动物的所有人对动物 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2]的科学论断,认为可以借鉴某些刑法学者提出的因果关系属于外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23]。虽然罗马法彦有所谓原因的原因也是结果的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632.html -
了解详情
的侥幸心理就能得到有效的遏制。一事二罚捍卫的正是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刑事处罚不仅在人身自由的强制程度明显大于劳动教养,而且在被处罚者 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基本相当,不存在应予纠正的处罚不当现象,公安司法人员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没有法律根据,可以视为超越法律限度的诉讼行为,显然违背了正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37.html -
了解详情
钓鱼短信的刑事责任分析 兼谈对公众射幸犯罪刑事必然性的构建 作者: 柳海峰 钓鱼短信属于广义的垃圾短信,是指行为人假定被害人正在进行资金汇转,向 这就要求我国刑事立法在构建刑事因果关系领域大胆采用概率论进行认定,并将犯罪对象(群体)作为认定某些犯罪罪与非罪的依据。在目前的刑法体制下,对钓鱼短信进行规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9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