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笔者认为,对于以下几项制度,存在加以重新解释或者个性的必要:就未成年人犯罪而言,由于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制造、传播破坏性计算机程序等犯罪 法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9页。25参见冯树梁主编:《中国预防犯罪方略》,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549页。26参见孙铁成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58.html -
了解详情
(一)剥夺政治权利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剥夺政治权利刑在我国刑法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这一刑法方法在惩罚犯罪,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 )未成年人可塑性大,不剥夺政治权利也可以改造为新人;(3)刑法有关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规定,即便应该剥夺,也可以从轻或减轻而不予剥夺。有人主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63.html -
了解详情
年受理刑事案件的数量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数量等情况详见表一。虽然判处缓刑的未成年人再犯罪的案件数量不大,却从一个层面反映了犯罪改造和犯罪预防的失败,因此, ,少年犯性格缺陷、执法机关监管不严是通性,更深入地分析,探究造成少年犯在缓刑期间或缓刑期满再犯新罪的原因可以从内外两个因素入手: 1、内因所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04.html -
了解详情
也成了我国司法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简要的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现状。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从思想理念转变、立法完善、 失足最直接的受害对象就是加害人和被害人双方的家庭。故于国于家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预防和适当处理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最后,从我国司法现状来看,在预防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5544.html -
了解详情
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 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60%;(3)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七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4)已满十七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047.html -
了解详情
隐藏,防止嫌疑人毁灭、伪造证据或者威胁、引诱证人、被害人,防止嫌疑人相互串供以及预防嫌疑人再犯新罪,因此在羁押的理由和必要性不复存在时,审前羁押就 审核,之外还需查清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动因、家庭背景及有关未成年人特殊性格的详细情况。唯有如此,才能准确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真实原因,为对其进行适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742.html -
了解详情
坚持严历打击,依法快捕快诉,做到该严则严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初犯、偶犯和过失犯,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做到当宽则宽。 因此,我们不能无节制的将司法资源用于某一类犯罪,而且要综合考虑各种犯罪。第二,犯罪原因与犯罪预防紧密相关,惩罚不是犯罪预防的唯一方式,如果过高的犯罪率来自极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413.html -
了解详情
警方的讯问活动,见证警方的执法,维护触法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其次,参加司法分流活动,在维权基础上,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等社会背景情况进行调查,向司法机关提交 化与调查的全面化。现今少年司法制度的目的不仅是惩罚犯罪,也是为了预防更多的未成年人犯罪与重新犯罪,即少年司法中的国家权力应当是福利性、监护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943.html -
了解详情
燕山出版社,1986年版。 3、杨燮蛟:《跨世纪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心态的分析》.载《青少年犯罪研究》 2000年第二期 4、罗大华:《青少年违法犯罪 年第二期 8、徐春金:《青少年犯罪原因论社会控制理论之中国研究》.群众出版社, 1987年版。 9、《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作者:郭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221.html -
了解详情
的生命、人权保障等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增强;犯罪现象错综复杂,犯罪原因多种多样,大量适用死刑并不能充分抑止各种犯罪;死刑存在消极作用,过多的适用死刑会引起恶性 犯罪类型或罪犯类型,如交通肇事等过失犯罪;轻伤害犯罪且已对被害人进行了赔偿的;犯罪中止危害不大的;未成年人犯罪等可以引导审判人员对此类符合缓刑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