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种危险是否真的存在呢? 二、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定性的争论 通说观点直接借助杀人罪的类型化构成要件为教唆、帮助自杀行为提供处罚依据的做法,以及做如此 ,所以教唆他人自杀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22]更有学者明确地指出,从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来说,这种行为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构成特征相类似,符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20.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这种危险是否真的存在呢? 二、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定性的争论 通说观点直接借助杀人罪的类型化构成要件为教唆、帮助自杀行为提供处罚依据的做法,以及做如此 ,所以教唆他人自杀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22)更有学者明确地指出,从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来说,这种行为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构成特征相类似,符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881.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放任。对结果犯而言,我们可以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上判断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但对于那些非结果犯如行为犯、举动犯而言,则不能也无法 人,郑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刑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的死刑问题等。 ① 至于是否间谍组织,根据《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第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98.html -
了解详情
周岁的人;防卫过当的主观方面表现为间接故意和过失;防卫过当的客体是防卫过当行为所触犯的罪的客体,且有其一般性与特殊性;防卫过当的客观方面是防卫人在 过当的罪过形式,基本上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可能是过当(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例如,有的人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00.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轻信其有能力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且在主观上并不希望结果真实发生,与间接故意之对危害发生持无所谓的心态相去甚远,是故在定罪上仍然坚持以交通肇事罪 ,但是毕竟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并不是追求的态度,因此不能认定为直接故意,而是间接故意。[19 ]此观点将对交通肇事罪之构造产生巨大改变而不仅只表现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57.html -
了解详情
,既遂结果不属于构成要件。[ 11 ]显然,按照上述学者的理解,只有能够起到区分罪与非罪的作用的危害结果,才可以成为构成结果。但是,事实上,构成要件的功能除了 按照成立标准说,在我国刑法中,结果犯的范围包括所有的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及少数直接故意犯罪,这里的结果犯是不存在犯罪既未遂的区分问题的;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76.html -
了解详情
污染事故罪主观要件的表述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1.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行为是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规规定的行为,仍然实施,过失不构成本 造成定性差异的逻辑矛盾。如果认为本罪主观方面可以由故意构成(不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那么与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有关过失犯罪(如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33.html -
了解详情
的司法认定我国司法界存在的一些观点一是基本适应说:这种学说认为必要限度就是防卫行为与侵害行为基本适应,即防卫的性质、手段、强度、后果同不法侵害的手段强度、 要重。2、罪过形式:疏忽大意过失、过于自信过失、间接故意、直接故意,从前到后,减轻处罚乃至免除处罚的幅度与可能性应当是依次递减的。3、权益性质: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859.html -
了解详情
重。2、罪过形式:疏忽大意过失、过于自信过失、间接故意、直接故意,从前到后,减轻处罚乃至免除处罚的幅度与可能性应当是依次递减的。3、权益性质: 问题的研究》. 刑法法律专题研究, 北京, 群众出版社 19984、郑德豹《 也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法学研究 1981 5、张明楷《刑法学(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72.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罪与非罪的界限,重点说明交通肇事罪共犯质疑,交通肇事罪与间接故意杀人、伤害罪的区分与定性问题。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本人建议。 关键词:交通肇事,间接故意 只适用于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跑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不包含因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致全死亡的情况。[6]97刑法中交通肇事罪规定的太过含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7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