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处罚原则。5、行为人的身份。要特别注意行为人的身份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不同的身份会影响对行为人的定罪和量刑。例如: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的 。如:精神病人犯罪的;聋哑人、盲人犯罪的;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缓刑、假释期间实施犯罪的;行为人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使用特别的方法犯罪的,等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75.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单处罚金、拘役和管制的很少见到。在制刑、量刑上的重刑倾向,必然会影响到行刑的效果。 重刑主义思想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第一,违背了罪刑相 监押场所以及监管工作的负担,减少犯罪分子交叉感染和重新犯罪的机会,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改善监狱条件和罪犯处遇,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效果。现行刑法中的缓刑、管制、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59.html -
了解详情
,做好被害方的解释和安抚工作。如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会使其对法律威严产生怀疑,矛盾得不到合理解决时还会影响社会稳定。从我庭的 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还有以下问题需规范: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是否包括死亡赔偿金。一直以来,司法解释将死亡赔偿金列入精神抚慰金的范畴,而附带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43.html -
了解详情
用来解决经济问题。 (三)与家庭成员的相处情况也会影响老年人的犯罪行为 1.与子女的关系影响犯罪行为。当老年人退休离休后,老年人的工资收入不再像 繁重的劳动任务。在做好狱内老年犯罪教育改造的同时还要做好老年犯罪的出狱安置工作,防止刑满释放或者假释后因生活无着,走投无路而再次犯罪。为此,家庭、居民委员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9295.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经验和常识无法解决的规范性问题。如见死不救或者遗弃他人致其死亡的行为,是否是杀人行为?部分露出母体的胎儿或者大脑已经丧失正常功能的人,能否称得上是故意 ,才会有效;而裁判规范相对就比较复杂,要考虑可能会影响行为人的可谴责性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到特定行为人的能力和性格。裁判规范还要体现、至少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402.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的社会影响力小,一些司法工作者对此类犯罪的容忍度较高,最后产生了判处缓刑和免于刑事处罚的结果。[2]当然从发案单位职务犯罪预防角度来说,不一定必须通过 、新修订刑事诉讼法中对于取保候审的规定对反渎工作的影响 反渎职侵权工作取保候审措施的修改比较实用,将会成为今后基层院反渎案件办理常用的刑事强制措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873.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对于积极退赃行为,刑法分则仅仅规定是贪污罪的从宽处罚情节,对于赔偿损失的是否适用从宽处罚情节,刑法并没有作出规定。笔者认为,刑事立法不应该对认罪态度的 出行为人主观认罪和客观悔改的一致性。现行刑法对认罪态度的不平等对待,势必会影响法制的统一性和司法的公正公平性。 2.认罪态度的酌定化造成了司法实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554.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对于积极退赃行为,刑法分则仅仅规定是贪污罪的从宽处罚情节,对于赔偿损失的是否适用从宽处罚情节,刑法并没有作出规定。笔者认为,刑事立法不应该对认罪态度的 出行为人主观认罪和客观悔改的一致性。现行刑法对认罪态度的不平等对待,势必会影响法制的统一性和司法的公正公平性。 2.认罪态度的酌定化造成了司法实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534.html -
了解详情
。此外,对轻刑嫌疑犯的大量羁押还会对被羁押者及其家人造成重大影响,如被羁押的嫌疑人即使以后被判处缓刑,也很可能失去工作,或者危及其就业前景,甚至家庭解体。 的情形外,均得准予取保候审。在制定不适用取保候审的条件时,应着重考虑是否会逃避或妨碍刑事诉讼,以及保护公众免受犯罪的侵害,而非着重考虑审判的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37.html -
了解详情
。此外,对轻刑嫌疑犯的大量羁押还会对被羁押者及其家人造成重大影响,如被羁押的嫌疑人即使以后被判处缓刑,也很可能失去工作,或者危及其就业前景,甚至家庭解体。 的情形外,均得准予取保候审。在制定不适用取保候审的条件时,应着重考虑是否会逃避或妨碍刑事诉讼,以及保护公众免受犯罪的侵害,而非着重考虑审判的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