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的形象。在他身上,个人的正义和制度的正义的对立,通过个人的、社会道德的决定而被克服[43]。 (三)在我国与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之比较层面, 犯罪论体系或新古典暨目的论综合体系关于构成要件、构成要件与违法性、有责性关系的论述基础上进行的。篇幅所限,本文此处只评介前三者。 [45] 参见[德]克劳斯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93.html -
了解详情
/3的篇幅中才切入中国问题。而论文中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又属于典型的三段论式论述:大前提是西方国家在公益诉讼问题上的一般理论和原则:小前提是中国在公益诉讼 规则大行其道的情况却是比较罕见的,值得学者认真研究。比如,我国宪法和法院组织法都规定了两审终审制度,第二审不仅具有救济的功能,还具有监督一审法院的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13.html -
了解详情
的形象。在他身上,个人的正义和制度的正义的对立,通过个人的、社会道德的决定而被克服[43]. (三)在我国与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之比较层面,我国 犯罪论体系或新古典暨目的论综合体系关于构成要件、构成要件与违法性、有责性关系的论述基础上进行的。篇幅所限,本文此处只评介前三者。 [45] 参见[德]克劳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89.html -
了解详情
对缓刑的广泛运用并不能弥补废除管制所产生的缺陷。一方面,作为刑罚制度的缓刑取代作为刑罚手段的管制,这在法理上显然是难以成立的;另一方面,管制虽不剥夺 历史上来看,管制刑一直是作为对付反革命分子的一种刑罚方法而采用的。而我国目前大规模阶级斗争已经结束,反革命犯罪已经不存在,管制刑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也已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88.html -
了解详情
,专门性的研究文章和专著中进行的专门论及很多,对累犯制度的具体问题都有足够的论述,但是,我国刑法学界目前对累犯问题的研究和认识,从宏观指导思想到具体 要求,无论被判处何种刑罚,无论被判处主刑还是附加刑,也无论是被判处实刑还是被判处缓刑,只要被依法判决即可。 【参考文献】 {1}(德)弗兰茨.李斯特博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6348.html -
了解详情
一项利益的同时可能牺牲在被告人看来更为重要的其他利益。尤其是在我国刑事和解制度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尊重当事人的意见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律师不 中掌握的底线标准是必须认罪,如果被告人不认罪,法院一般不会活用缓刑。 [5]陈瑞华:《律师辩护能完全独立吗?》,http://www.chineselawyer.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7919.html -
了解详情
甚至直接将关于诸如公正与否的价值判断称为情感的呼唤。[12]从上述几位经典作家的论述可以看出,能够证明公正存在的不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律规则,而是人们在主观上 人情。由人情而产生的伦理精神形态以及特殊的人际结构也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当今的刑事诉讼制度。情理之断从本质上讲就是事实、规范和价值的综合,是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88.html -
了解详情
必要以立法解释或者司法解释的形式发布对不必立即执行认定的指导性意见,以矫正我国刑法关于死缓的技术规范存在刚柔失衡问题。[17]笔者认为,观点一并不具有 185号关于苏区惩办帝国主义的办法的决议》的规定,对外国人可适用死刑缓刑。后来这一制度有扩大适用的趋势,比如,1951年《中共中央关于对犯有死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920.html -
了解详情
必要以立法解释或者司法解释的形式发布对不必立即执行认定的指导性意见,以矫正我国刑法关于死缓的技术规范存在刚柔失衡问题。[17]笔者认为,观点一并不具有 185号关于苏区惩办帝国主义的办法的决议》的规定,对外国人可适用死刑缓刑。后来这一制度有扩大适用的趋势,比如,1951年《中共中央关于对犯有死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33.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社区安全,促使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论述了监督管理活动对社区矫正工作的价值以及监督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过程,指出我国目前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规则。 第三,应立法建立矫正对象不服从监督管理制度的强制制度。对违反监督管理制度情节严重的,缓刑类、假释类、监外执行类社区服刑人员可以收监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7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