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司法实践中往往出现“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的反常现象,大大降低了被告人认罪的积极性,导致被告人形成抗拒的极端心理,不利于对犯罪人的 呻吟,司法系统却因自负枷锁不能给被害人以应有的补偿和慰藉。如果能够在辩诉交易的过程中考虑被害人的因素,尊重被害人参与交易权,把赔偿金额和赔偿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83.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都被组织进一套高度集权的社会体系(即所谓的“单位体制”)中去时,许多情况下“说服教育”是不可抗拒的。在典型的“调解型”审判方式中,审理过程中 站在大陆法系强制执行制度这一参照系来看,“说服教育”决无可能成为贯穿审判与执行两个阶段的因素。所以,大陆法系国家的审判总是由要求特殊资格和给以身分保障的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6.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向法院提出异议,要求法院向有关法院移送案件或者驳回起诉。法院处理异议适用前条的规定,法院做出裁定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否有其他审理案件的替代 非不变期间可以协议变更。第103条〔期间的恢复〕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前款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57.html -
了解详情
一时之重,足以使我们从另一角度获得教训:一个对未来怀抱希望的民族千万不可忘却了对其文化的传承与整合。 “公民参与网络”机制在当下中国社会基本上没有用武之地。因为 信任的最大杀手。”法律正是在致力于平等的事业中有效抑制和消解了导致不信任的因素,进而为新的社会信任的建立作出贡献。 (三)法律通过预防和惩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44.html -
了解详情
处理:(A)如果行为人无认识或控制能力的状态是由不可预见或不可抗拒的原因引起的,应当排除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如果行为人的能力因上述原因而“极大地”减弱,则应 之能力显有欠缺时,对其行为不负责任。”[16]我们认为,在判定无责任能力的心理学的因素时,不应只判断有无辨识能力,而且也要判断有无控制能力,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38.html -
了解详情
公共政策;从实践上看,这一司法解释有可能带来不可欲的社会后果,有利于某些特殊群体的犯罪违法行为;从中国当代国家机关的分权惯例和制度权能上看,这一解释有越权 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此项规定,实质上在我国刑法确立了主客观相一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8.html -
了解详情
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所以,总体上说,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规范已纳入法制轨道,但不可否认在学校教育,特别在初、中级教育环节上,失范现象是存在的 坚持扫黄,采取切实措施消除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影响暴力犯罪个人倾向形成的消极因素,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文化、宣传部门要严格依法把关,防止外来过度渲染暴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87.html -
了解详情
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非立宪主义国家转型为立宪主义国家的个案中可以看到,这种转型是有可能成功的,其中除了思想的因素外,当然还有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例如 时代和跨文化的普世意义和价值,它的内在生命是坚强的,它的内在逻辑是不可抗拒的,它闪耀着的智能乃来自数千年来人类对在其历史中饱尝的苦难的沉痛反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14.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均以显失公平作为构成要件之一,此为联系之处。两者区别如下:1.引起的原因不同:显失公平主要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在订立合同时,一方当事人的意思 二者的“情势”常发生重合,但二者仍有区别:1.客观表现不同:不可抗力表现为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如地震、台风、洪水、海啸、旱灾等(自然灾害),也包括社会异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4.html -
了解详情
的有关见解很中肯,他指出∶“我国成文法之起原不可确指,然以数千年之思想往往视法律与命令同为一物”[9]. 当然,现代欧美各国也存在类似 构现象。无怪乎人们可以在中国法律秩序的深层结构中发现一些“超现代hypermodern)”或类似“后现代”的因素。 一般认为中国社会的传统是“上下有序”,在上与下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