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不送财物其事就不好办或者会有严重后果,迫使当事人给他送财物。 关于国家工作人员与家属共同受贿问题。马克昌教授认为,受贿罪作为身分犯,只有具备 ,则不能构成受贿罪的共犯.[30] (第28 页)。 关于金融诈骗罪。我国刑法规定的金融诈骗罪中,除了集资诈骗罪和贷款诈骗罪明文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为其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94.html -
了解详情
的股份公司其他均属刑法上的非国有单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 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053.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第六条第二款中第一项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即可推定为非法占有的规定进行理论批判的同种观点,笔者的结论也是同样坚定: 9000+4000=8500,已经达到普通型信用卡诈骗罪的起刑点,完全可以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中关于普通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具体规定进行定罪量刑,这样既可以在理论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780.html -
了解详情
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相区别,后者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非法占有目的:违反被害人的意志使得盗窃罪与诈骗罪(以及职务侵占罪中的骗取行为)、敲诈勒索罪相区别,因为诈骗罪 是否自以为秘密窃取,并非能将盗窃罪与抢夺罪区分开来。 德、日刑法中未规定抢夺罪,对于我国作为抢夺罪论处的情形,大多认定为盗窃,但对于利用行驶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49.html -
了解详情
,在主观上要有取得他人财物的故意。但是,至于是否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还另有某种非法占有的目的或者意图,世界各国刑法的规定不尽一致,德国、日本等 借用、占用、免费租用关系人财物,是否构成受贿罪,或者受贿数额如何认定?两高《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关于收受贿赂物品未办理权属变更问题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78.html -
了解详情
的设立,弥补了我国原有刑法中关于财产犯罪立法的不足,标志着我国《刑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根据《刑法》第270条规定, 侵占罪是指以 构成要件。纵然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归己所有的意图,如果不是非法,而是依法取得所有权的,则不构成本罪。此外,本罪非法占有的故意必须发生在持有关系成立之后,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42.html -
了解详情
若认为目的也是一种身份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刑法理论普遍认为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的目的是盗窃罪的主观要素,在行为人自身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时,只是认识到他人的非法的 问题得到妥当处理,不应奢求于立法上解决。 我国分则中关于共犯与身份的规定既属于注意规定,也属于特别规定。例如,刑法第382条第3款伙同贪污的,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069.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是基于何鹏个人的非法行为和非法占有的故意而产生的,因而其占有该巨款不是非法的。根据我国刑法典关于盗窃罪的规定,行为人在不当得利后产生非法 而是滥用了信用卡公司(发卡者)给予会员(持卡人)的信用,今后日本刑法中也有必要象德国刑法那样增设独立的滥用信用卡罪。 [31] 既然恶意透支在本质上不具有诈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41.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了抢夺罪,所以要求盗窃罪具有秘密性。例如,有学者在比较了各国刑法关于盗窃罪的规定后指出:“必须在立法上和理论上强调‘行为具有秘密性’是盗窃行为的本质 与挪用资金罪相区别,后者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非法占有目的;“违反被害人的意志”使得盗窃罪与诈骗罪(以及职务侵占罪中的骗取行为)、敲诈勒索罪相区别,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147.html -
了解详情
不交出的行为。关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三种表现形式,即侵占代为保管物、埋藏物、遗忘物的认定后文将详细论述,笔者拟就客观要件中其他内容展开论述。( 有学者认为,刑法对侵占罪规定“告诉才处理”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使公安、检察机关集中精力重点查处严重的犯罪;二是有助于促使行为人退还非法占有的被害人的财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