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一般共同犯罪的共性.而且还有其特殊性。尽管接受贿赂是其家属所为,利用职权为行贿人谋取利益是国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行为,两者似乎没有联系,实质上是一个 不必考虑其对受贿内容认识是否具体,也不考虑这种认识的来源。如果收受贿赂是在他们事前计划中,虽然其家属在收受贿赂后国家工作人员全然不知,同样可以确认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91.html -
了解详情
条规定的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也即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的原则是否就不适用于单位了呢?同样,刑法典在关于罚金刑的规定中,明确对于不能 、感染、渗透于其他共同受贿行为人,引起共鸣,彼此贯通、融合,形成共同受贿的意志基础。不论是国家工作人员相互勾结,还是内外勾结共同受贿,其主观意志特征都是如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60.html -
了解详情
,实质上是自我包庇,妄图逃避法律的制裁,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此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获取非法利益,属于渎职方面的犯罪,客体是 的规定即造成一种不安状态,产生遏制性效果,或使腐败的官员处于两难境地―――究竟是否应申报。如果该官员在被要求对所有的财产作出说明时,想提出似乎有理的正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56.html -
了解详情
。 关键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司法实践立法完善制度建设反腐败修改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在反腐倡廉呼声日益高涨时立法者出于反腐败的功利而设置的一个罪名。巨额财产 是为了掩盖巨额财产真实来源。 家庭成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应责令其说明自己知道的家庭财产的来源,但是否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不能一概而论,仍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311.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基于密切关系人的影响而为请托人谋取利益,至于密切关系人是否从中受贿,国家工作人员可能是放任,也可能是过失的心理,这在证据上如何证明确有困难。不管 借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重新梳理我国的受贿罪的体系。我国《刑法》第388条,其实质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权力性影响力交易的行为,而第388条之一实质是非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199.html -
了解详情
作专门、深入的探讨。 (一)挪用公款罪中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 以共同犯罪人是否均有国家工作人员这一特定身份为标准,可以将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分为两大类,即 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显然,该《解释》中的使用人既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非国家工作人员, 2、就主观方面要件来说,首先,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是各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41.html -
了解详情
财物,构成犯罪的,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三)受贿罪的主体 受贿罪的主体只能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与其他罪的界限 1、与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利用职务之便。国家工作人员非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名,骗取他人数额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16.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的廉洁义务:因为你是国家工作人员,所以你不应当接受他人的利益;既然你接受了他人的利益,而不管是否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你 经济犯罪与严重刑事犯罪的认定与处理[J].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4142. [9] 事前受贿罪是指将要充当公务员或仲裁人的人,在关于其将要担任的职务上,接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47.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正当作为判定是否构成行贿罪的要件,不仅不符合行贿罪的特征,而且有悖于法理。因为从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来看,其侵犯的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 报道这方面的动态。切实做好可能诱发和滋生行贿受贿现象等负面影响的防范性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和弘扬勤政廉洁的时代先进精神,使人们自觉形成一个反腐败的良好社会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68.html -
了解详情
来理解,笔者以为第二种观点还有欠缺。一般情况下,挪用公款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有时非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理由如下: (一)、根据《刑法 第1项、第2项规定的准国家工作人员与其并列,也许是突出这些准国家工作人员在其中的地位的用意。另外,鉴别某工作人员是否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