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控诉者,又是审判者,因此法官的审判范围在程序上不受限制,只要是可能构成犯罪的事实,法官均可对之进行审判;而在近现代审判中,由于实行诉审 对被告人产生不利的偏见,或者导致被告人难以抓住辩护要点而增加被告人辩护的难度;另一方面如果犯罪事实记载过于抽象、简单,则又有可能会剥夺被告人的知悉权而有损被告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29.html -
了解详情
个久而未决问题的理论争议 第一,对于单位成员实施刑法分则规定只有自然人才可以构成犯罪时,对单位能否处罚?对自然人能否处罚?对于前一个问题,几乎一致 ,理论上存在法人拟制说和法人实在说的纷争。 [28]周密主编:《美国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5页。 [29]替代责任原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05.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中,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才能构成犯罪,很难想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会为了长期地犯一种或几种渎职罪,而长期与人勾结在 。另一方面,由于法典已经明文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放纵犯罪分子制售伪劣商品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了,所以存在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罪名确定。 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3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中,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才能构成犯罪,很难想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会为了长期地犯一种或几种渎职罪,而长期与人勾结在 。另一方面,由于法典已经明文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放纵犯罪分子制售伪劣商品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了,所以存在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罪名确定。 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55.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少见,例如刑法第239条绑架杀人的规定同样属于这种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犯罪的复杂性和语言的局限性,有的罪名之间可能具有包容关系或者罪名本身已经预设丁即便多 这一构成要件,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如果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本身构成犯罪,该如何处理。对此,刑法学界存在从一重罪处断说与数罪并罚说的争论。本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33.html -
了解详情
当的行为,并非仅仅是违法性的佐证要件而已,而系违法性的内质要素,构成要件该当的行为,在无正当性事由(Rechtfertigungsgrunde)存在的情况下,乃 要件实寥寥无几。[31]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将主观违法要素和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般意思,比如《德国刑法典》第212条故意杀人、第239条第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50.html -
了解详情
数说。不过德国的司法实务始终采取限制说的立场,认为先行行为必须违背法律义务,才能构成保证人地位。[30]例如:司法界曾经很明确地表示赞成,如果驾驶行为从各方面看都 规定负有特定的法律义务,但因过失而未能避免千万法益损害的违法行为,亦构成犯罪和过失罪。类似的,还包括:1.依法或者因合同产生了特殊的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9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就无转化的可能。[2]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转化犯以本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前提,不能一概而论。在特殊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不足以构成本罪, 他也可能变为积极参加者或一般参加者,甚至有些最初的组织、策划者还中途退出了整个犯罪活动。无论是行为人由轻度行为实施者向高度行为实施者转变,还是由重度行为实施者向轻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76.html -
了解详情
个特征,其中之一是刑事违法性。只有当危害社会的行为触犯了刑律的时候,才构成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基础;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上的 秩序)和生活行为事实之间建立的对象关系中进行,也就是说,违法性并不存在某一个犯罪的概念之中,只存在于动态的关系之中。 第二,违法性评价的对象生活行为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51.html -
了解详情
数说。不过德国的司法实务始终采取限制说的立场,认为先行行为必须违背法律义务,才能构成保证人地位。[30]例如:司法界曾经很明确地表示赞成,如果驾驶行为从各方面看都 规定负有特定的法律义务,但因过失而未能避免千万法益损害的违法行为,亦构成犯罪和过失罪。类似的,还包括:1.依法或者因合同产生了特殊的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