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台湾三民书局1993年版,第579页。 [12]国内对此问题的系统研究,请参见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中的混乱状态。 [14]参见[意]莫诺?卡佩莱蒂等:《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15]有关背景资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3.html -
了解详情
与国家利益关系不大就会实行绝对的司法有偿性原则,由当事人负担全部的裁判费用;如将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定位于国家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是国家取消私力救济 最高法院分享[5],尽管1996年开始收支两条线(根据财政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颁布的《人民法院诉讼费用暂行管理办法》第9条),但仅涉及诉讼费管理问题,即禁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3.html -
了解详情
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在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没有提起的,不得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可以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既然规定允许当事人另行提起 明确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另外,我国司法界也认为法人无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显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8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的重要前提。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人。但在司法实践中,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探讨: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 [4] 邵世星、刘远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疑难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5] 陈殿福著《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71.html -
了解详情
及其理论依据作了阐述。 【关键词】职权主义;当事人主义;诉权 【写作年份】2006年 【正文】 关于民事诉讼中职权主义的议论,在上个世纪末已经有了定论。 。但是,我们不得不惊奇地发现,这些制度性特征,恰好是我们曾经批判并决心废弃的,而且实际上也造成了司法不公,因此有理由用职权主义加以称谓。可是,为什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41.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论为主,公法领域一般以行为论为主。首先,法律关系理论在民法领域中的地位无法撼动。自1839年萨维尼创造了法律关系(德语:Rechtsverhaltnis)一词 程序是由法院、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锁链。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主体的行为,都无法合理解释民事诉讼的整个运作过程。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683.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附带私诉制度,仅限定在裁判中可以宣告发还赃物,在侦查中对于没有必要扣押的赃物可以发还被害人,但都以发还被害人理由明显为限。而且,在这些情况下, 行为的保险人、雇主、行政部门)等提起。(2)受害当事人有选择权。被害人可以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即民事诉讼与公诉同时向刑事法院(庭)提起,也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90.html -
了解详情
违反该规则要求,进而侵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为进行具体的列举,并规定其无效的后果。另一方面,根据民事诉讼的实质性要求,采概括的方法明确规定:违反民诉 公共侵权法(public tort law)。参见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页。 [15]曹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76.html -
了解详情
,则是一种特殊情形下才适用的弹性规范[7]。尽管对当事人提出证据在时间上加以限制,是当今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但各国的规定也并非绝对化。我们在借鉴国外 论》,载《比较法研究》,1993年版,第25期。 [13]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6页。 [14]谷口平安:《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98.html -
了解详情
人口头辩论或者询问了相对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以后,再作出复议处理。对于其它的一些程序性事项,由原审法院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经过口头辩论,或者询问了相对 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4]由于本文是以保障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为分析视角,因此,在这以及后面文章中所提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