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或者判断证据何时是不可靠的。因此,详细阐明证明责任、证明推定以及证明标准的设置规则,有助于减少审判中的不确定性。这种理性主义的前提决定了英美证据学界 可能性大小为标准,很少是以绝对的确定性为标准的。另一方面,有关事实问题,即对概率(可能性)的判断,无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优势证据,还是刑事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10.html -
了解详情
权视为辩论原则的例外,故对释明权持消极态度,在诉讼实务中就尽可能地缩小释明权行使的范围。手段论则积极肯定释明权,并从广义上理解释明权行使的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的出台和实施有关。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是我国民事诉讼中关于证明责任和证据运用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规范。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26.html -
了解详情
{4} (P158) 3.抽象形式说。江伟、刘荣军教授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与法院的作用分担兼论民事诉讼模式》一文中指出,民事诉讼模式可定义为,支持 诉讼发展具有弱化法院职权,强化当事人作用的趋势。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就是例证。所以,我国民事诉讼体制与原苏联同样定位于绝对职权主义并不妥当,大体上可以成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01.html -
了解详情
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从该条规定的精神看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也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实行的 2004年版,第208-211页。[7] 惠丛冰:《论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因果关系的证明标准德国环境责任法给我们的启迪》,载《人民司法》2005年5月。[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38.html -
了解详情
其已付款。双方因此而发生纠纷。本案应如何解决呢?从证明责任的分配来说,应由甲承担其主张的证明责任。甲举出了交易习惯、清单、在车站追到乙并与乙 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433页。 ⑶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证明上的盖然性规则》载法学评论2000第四期第47页。 ⑷卓泽渊 《法律事实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883.html -
了解详情
,而官员个人承担责任的机制则是维护这种效忠的主要技术性手段。这在重罪案件中的复核制度以及民间词讼不加限制的上诉中得到了体现。 四、古罗马民事诉讼程序的三 东京有斐阁,1975年版。转引自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1页。 [58] 前引马克思·韦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70.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当事人的资格。(注:江伟、王强义:《论民事诉讼当事人与民事主体的分离》,载《法律学习与研究》,88.2,第17—18页。)2.集团成员 成员”的诉讼请求集中起来,由代表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代表人来行使诉讼中的权利,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是“集团”存在的证明和标志。我国有学者将这种由代表人进行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67.html -
了解详情
在强调当事人的主体性地位,当事人的主体性地位加上法院的中立地位正是现代民事诉讼的和谐结构。参考文献:[1][德]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庄敬华译,中国法制 》,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3]陈刚:《证明责任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4][德]普维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5.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采用“盖然性优势(on a preponderance of probability)“标准,或称为”或然性权衡(proof on a balance of probabilities)“标准。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一般为盖然性占优势标准。当一事实主张在证据上具有占优势的盖然性,即存在的可能性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31.html -
了解详情
后来的待证事实分类说继承。 大陆法系的证明责任分配仅在德国的民事诉讼理论中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学说和观点,这些学说观点之间有补充,也有排斥,各种 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199页; [2] 同[1],199页 [3] 参阅《论证明责任法》陈刚/文,载于《诉讼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