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页。) 客观方面的肯定因素与递进式犯罪构成模式中的构成要件该当性大体相当。 客观方面的否定因素,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因为法律的命令 主要问题是:如果行为违反了法规范尚不具备实质违法性,那么,形式违法性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赞同法益作为法规范内的概念,侵害法益的行为只能在规范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20.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主义的刑法体系中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他确定了苏维埃刑法上的,诸如共同犯罪、犯罪预备、未遂、罪过等等的概念和基本制度的结构和内容。[20]这样, 否认А.А. 皮昂特科夫斯基正确的结论,即在犯罪的情况下,犯罪人直接作用的总体而言不是社会关系,而是作用到社会关系的一部分构成要件[32]。2.作为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73.html -
了解详情
居于支配地位时,还能认可客观的违法性论的成立,那么,现在在承认构成要件包括主观要素的情况下,客观 的违法性论就不宜予以肯定。比较起来,似不如主观的违法性论 在共同犯罪中处于从犯或胁从犯地 位时,按我国的共同犯罪理论不构成共同犯罪,对行为人只能按单独犯罪进行量刑,对其不能适用从犯、胁从犯的法定量刑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76.html -
了解详情
是以侵害行为有重复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为条件的,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而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自动性是十分明显的。同时,从时间上看,放弃重复 或减轻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的减少或消失的观点,并不可取。因为在不具备犯罪构成某些方面的要件的情况下,以及在消除了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的情况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59.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的发展与借鉴(以下简称王文)指出,我国刑法学通说认为,共同犯罪必须是所有共犯均构成犯罪,且教唆的对象限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因而我们采取的是极端 说的今天,间接正犯的概念仍被认为有存在的必要。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作为共犯处理,在什么情况下作为间接正犯认定呢?日本的相关判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日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47.html -
了解详情
家人采用暴力,经理胁从。对于前者一般认为不构成犯罪,后者则构成共同犯罪。从行为上看,两者都是在明知的情况下实施的故意行为,都造成了损害的结果 减轻、免除处罚。 (二)法律论证中应具备的因果观 法律论证的论题应该是什么,从学者的论述来看主要涉及可证立性(justifiability),即无论一般规范还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25.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法体系中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他确定了苏维埃刑法上的,诸如共同犯罪、犯罪预备、未遂、罪过等等的概念和基本制度的结构和内容。[20]这样,在 夫斯基正确的结论,即在犯罪的情况下,犯罪人直接作用的总体而言不是社会关系,而是作用到社会关系的一部分构成要件[32]. 2.作为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内容、概念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475.html -
了解详情
上述原则处理,即教唆犯原则上按照实行犯所触犯的罪名的共犯定罪处罚,在共同实行的情况下作为想象竞合犯处理。 [59] 四、责任身份的共犯的处理 所谓责任身份,是 阻却身份的人。 若认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与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不构成共同犯罪,其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将责任阻却身份看成了一种违法阻却身份,将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069.html -
了解详情
着手,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共同犯罪着手时点的确定,只能以实行犯开始实行所欲共同故意实施的某一犯罪的构成要件行为这一起点为标志{6}。另一种 的一些主张存在实行着手的认定过于推迟或提前的问题。利用者说在利用有故意的工具的情况下,会将着手的时点过于提前,从而导致不合理地扩大了未遂犯的处罚范围。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125.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刑法的禁止规范。我国刑法理论也认为,许多犯罪既可以由作为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的不作为犯罪,就是不纯正不作为犯,因此可以得出对不 论中属最主要地位。 作为义务的来源,如上所述,指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具有防止结果(或犯罪事实)发生的义务。关于作为义务的来源,依照我国目前刑法理论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