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民事和行政公诉权。《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规定的公诉、公诉权特指刑事公诉,而未包含民事和行政公诉。《刑事诉讼法》仅仅授权检察院可以提起附带民事公诉 ?是否允许被告反诉?是否允许双方当事人和解?法院审理公益诉讼案件,采取对抗制还是职权主义?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公益诉讼程序的理性设计和良性运行。 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14.html -
了解详情
。 3、刑事诉讼体系中缺乏刑事和解的适用程序 我国的刑事诉讼体系分为公诉和自诉两部分,由于自诉部分受案范围的有限性,95%以上的刑事案件依旧是公诉 与可能性:犯罪嫌疑人是否承认犯罪及其悔悟程度,被害人愿意参与刑事和解的具体原因,案件的种类及其特点,当事人居住区域是否较远。经过审查,如果侦查机关认为具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21.html -
了解详情
,即使能够起诉到法院,法院也不可能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实的情况下作出有罪判决,而公诉案件法院又不能调解,很可能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作出 措施,受害人便会主动要求和解,并要求撤回控告。如果司法机关执意按照刑事诉讼程序进行移送审查起诉、提起公诉、最终判处刑罚,势必造成双方当事人矛盾激化,甚至成为世代仇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98.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职能多元化发展 检察机关的公诉权是随着检察职能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的。公诉权在诉讼发展史上,由当事人的主张权,发展至国家权力;由审判权的 2002年开始,上海、北京、浙江、安徽等省市对轻伤害案件、未成年案件、在校生案件开始进行刑事和解的尝试,通过公检法联席会议纪要、联合意见等形式,确认了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50.html -
了解详情
和解就是被害人处分诉权的过程。只有将刑事和解在一部分公诉案件中立法化、制度化,才能化解撤诉问题上自诉程序与公诉程序的冲突,并通过当事人的有效参与防范权力 。国家追诉机关已经开始立案侦查,法院不应受理自诉,应告之被害人参与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法院受理被害人自诉后国家机关是否还可以进行追诉?在此种情况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2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嫌疑人均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作为刑事协商的双方当事人,提案权是其当然的权利。鉴于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主要是通过诉讼代理人行使诉讼权利,授予诉讼代理人 或意见等。 参考文献: ①②卞建林、封利强《构建刑事和解的中国模式》第3页、第5页,见《刑事和解与程序分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90.html -
了解详情
、职权、职责各不一样,这就给刑事和解的正确适用造成了一些问题。比较分析各调解人的实际运行,发现当事人自行和解很难实现,司法机关单独担任调解人直接进行刑事 ,其他的社会机构是不可能进入到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中来的。至于人民调解组织、社区等其他社会机构,只是负责协助实现和解内容的,比如对加害人进行帮教,促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203.html -
了解详情
犯的继承人、其他应负民事责任的第三人等提起。(3)受害当事人有选择权。被害人可以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与公诉分开,单独向民事法院(庭) 。刑事和解程序可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替代方式存在于侦查、起诉、审判的各个诉讼阶段。一般的案件在移送审查批捕后进行和解,检察机关认为可适用刑事和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45.html -
了解详情
几年悄然兴起,为我国刑事司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由于刑事和解涉及终结诉讼程序,认罪协商则将被害人排除在程序之外,其局限性显而易见。刑事协商制度关注到 嫌疑人均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作为刑事协商的双方当事人,提案权是其当然的权利。鉴于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主要是通过诉讼代理人行使诉讼权利,授予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10.html -
了解详情
,而由法官对辩诉协议予以确认并直接对被告人定罪处刑,诉讼程序终止。 辩诉交易是对正式的审判程序的简化,其实质仍属于传统司法模式,即对抗式诉讼模式。 答辩。 【3】参见徐友军:《比较刑事程序结构》,现代出版社1992年版,第82页。 【4】所谓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其实并非当事人之间就刑事处罚进行和解,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