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犯罪。然而,诉讼欺诈行为是否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诉讼欺诈行为是否仅限于诉讼当事人间的恶意串通?诉讼欺诈行为是否仅仅限于民事诉讼程序中? 形态仍然是因行为人的欺骗、隐瞒行为本质致使被害人陷入了错误认识而处分自己占有的财物,行为人取得财物是由于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而自愿交付财物。在诈骗罪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75.html -
了解详情
信用卡必须由持卡人本人使用是信用卡管理的国际性规则。所谓“冒用他人信用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未经合法持卡人的同意,使用该持卡人的信用卡,进行诈骗的行为。实践 透支 根据《刑法》第196条第2款的规定,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298.html -
了解详情
:Dolo Facit或者Dolo Agit)[5]。在近现代民事留置权制度中,债权人依法事先合法占有了债务人的动产,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有权留置该财产, 取得前即已成立,即债权既可以在占有动产前成立,也可在占有动产后成立。[51]反对者因担心出现恶意制造商事留置权的情形,其认为,由于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33.html -
了解详情
证券化的债权在民法上一般视为动产,对于其中不记名或无须办理登记手续的可适用占有的公信力原则,从而有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对于尚未证券化但确实存在的债权, 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一般情况下,受让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推定其为恶意:受让人主张不知情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受让人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买动产且无正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626.html -
了解详情
追及力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物权理论认识上的误区。传统物权理论认为所有权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其中处分权能是所有权的最重要的权能,认为所有权 的基础上,认为抵押人转让抵押物的处分行为为无权处分行为。因此在第三人为恶意的情形下,其不能取得抵押物的所有权,从而对抵押权并无影响,进而排除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69.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承认受让人取得所有权,仅是所有人丧失占有后导致其权利效力减弱的逻辑结果,而且适用时根本无须区分受让人为善意还是恶意。这种制度设计与日耳曼社会的生产方式 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此时,相对于善意受让人而言,无论转让人是主张占有的返还,还是主张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均无不可。但在受让人尚未予以返还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9.html -
了解详情
证券化的债权在民法上一般视为动产,对于其中不记名或无须办理登记手续的可适用占有的公信力原则,从而有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对于尚未证券化但确实存在的债权, 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一般情况下,受让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推定其为恶意:受让人主张不知情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受让人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买动产且无正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