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分则条文仅描述客观构成要件而没有规定责任形式的犯罪,只能由故意构成;只有当法律对处罚过失犯罪有规定时,才能将该 修正案(八)〉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修改》,载《理论探索》2011年第3期,第137页。 [7]参见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下),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150.html -
了解详情
后果才被发现并经证实。那么,该厂的排污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时,时效制度的适用就碰到了如下障碍:第一,若按即成犯计算时效,即 n224582564.shtml. [4]于志刚.刑罚消灭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5]西安市人民检察院.西部环境污染犯罪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EB/OL].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760.html -
了解详情
生产工艺和设备。 第二十八条 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研究、开发和推广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公布限期淘汰 。 第八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四条 受到固体废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012.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另一方面,这些界定和分析还不够全面、准确,尚存在诸多研究的误区与不足,需要予以认真细致的厘清。 1.以偏概全:忽略对推荐性环境标准 环境污染,并具有主观过错即可构成犯罪。通常情况下,只要发生了重大环境污染,其排污行为肯定是超过排放标准的,此时考察犯罪构成要件时可把重点放在其他要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197.html -
了解详情
到极致:假设单位犯罪的效能范围能够包含单位监督选任过失这样一种责任类型,那么即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犯罪主观方面要求是过失,也至少可以在单位组织 出版社,2001. {22}赵秉志.关于法人不能成为犯罪主体的思考[J].法学研究,1989,(5), {23}周光权.刑法诸问题的新表述[M].北京: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075.html -
了解详情
与加害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两个方面。我国《民法通则》第124条在规定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的同时,又明确规定以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 无奈。笔者正是出于保护社会弱者维护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进行论证的,希望能对此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董保华著:《社会法原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109.html -
了解详情
企业、每个公民的责任。生态赤字并不是国家的赤字,也不是灾区的赤字,而是全体国民的赤字,要强化公民和企业的环境意识,自觉地防止环境污染,自觉地保护和 是我国生态安全的法治保证。 国家生态安全法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生态学。生态学以生态系统为研究的中心,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169.html -
了解详情
对污染的界定同样遵循着抽象和列举相结合的方法。现行环境保护法列举的环境污染是指人们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 适应性法案;2001年关于土地处置计划,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与地下灌注井有关的风险研究,均使得美国政府有关深井灌注管理的制度得到加强和完善。 三、现阶段我国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603.html -
了解详情
导致了有些地方在环保问题上出现了政府失灵的现象。由于政府失灵,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有所抬头。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立法工作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而不是与法律同步实施,这显然不利于其很好地发挥作用。 (五)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人民群众参与不足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03.html -
了解详情
是由第三者故意行为所引起的,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应当由第三者承担责任。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只有等到公安机关破案后,再向作案的第三者要求赔偿损失,林某 生态环境与保护》2006年3月刊。 [10]参见孟雁北:《环境侵权责任中的公共政策问题研究》,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