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法律利益具有预决意义,一旦一方当事人败诉,该当事人和第三人之间就可能产生返还请求权或者赔偿请求权。应该承认,权利人和处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与受让人与处分人 请求权第三人直接承担责任》,载《人民司法》1993年第4期;廖永安《论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3.html -
了解详情
说一种以规范但限制[1]为主旨的再审之诉程序架构已基本成型。学术界就本次法律修改的积极意义,已经做了相当充分的讨论,但可以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一变动对原有 已有人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做了相应的讨论和分析。例如张卫平:《论民事诉讼法中的异议制度》,载《清华法学》2007年第1期;刘学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36.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博士。 【注释】 [1]在该论题方面的典型论文如,张千帆《论宪法效力的界定及其对私法的影响》,载《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2期。童之伟 ,先后出现过不同的学说。起源于罗马的国家法人说认为,国家作为一个法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成为民事主体。此后,法人目的财产说成为解释法人本质的新理论,它认为特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85.html -
了解详情
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构造,不仅成就了民法总则,并在学理上使民事法律关系体系化成为可能。[3](P153)作为一位资深的法学家,萨氏提出物权行为理论定有其深刻的 方法的法律效力,从不同范围主体间的法律关系来看,表现于两个方面:即对外显示物权之变动的效力及其变动后之物权现状的效力。所谓对外显示物权变动的效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004.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规范调整的核心和主要问题仍然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样的民事法律关系。私权保护始终是知识产权法的主旋律。 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表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文献: [①] 参见芦琦:《论自主知识产权及其法律保护》,《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55.html -
了解详情
其是公法关系的当事人;对于私权利而言,尽管国家也可能与私人之间发生民事法律关系,国家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但也有人主张在这种情况下,应作为公法关系处理, 志刚.基本权利对第三人效力之理论与实践兼论该理论对我国宪法司法化的指导意义(A).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4辑(c).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09.html -
了解详情
了规定。其性质属于共同责任,即该法典第405条规定的共同负责。共同责任就是民事法律关系的负有义务的一方是几个人的责任,分为按份责任、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而 。 [72]徐国栋:现代的新财产分类及其启示,《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73]参见尹田:再论无财产即无人格,《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378.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所必须具备的资格;第三是指人格权的客体,即民事主体在人格关系上所体现的与其自身不可分离,受法律保护的利益。三种涵义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 ,何人无人格,表达了立法者对人的一种基本看法。在罗马法上,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称为homo,具有主体资格的人称为caput。只有当homo具有caput时,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35.html -
了解详情
的问题乃至为审判方式的改革提供一种参考思路,以期抛砖引玉。 一 审判行为的含义及其构成 (一)审判行为的含义 行为在行为学上的含义十分广泛,从一般意义上 制约。这就是上文所论及到的,人民法院必须以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身份进行活动,受民事诉讼行为规范约束。在这个意义上说,是审判行为的双重性产生的约束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620.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因财产的归属和流转而形成的,具有直接物质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本文认为,在财产性法律关系中解除权的行使不应以诉讼为必要。其理由在于:第一, 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7页。 [6]辜恩臻:《论诉权的性质及其适用》,载《法学杂志》2008年第3期。 [7]袁小梁:《析合同解除的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