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改革后二审刑期改判之预测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对量刑规范化改革全面推行后我国二审刑期改判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具体而言,其发展趋势大致呈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 一定会上升(见表五情形1、2);在抗诉情形下,判决加重被告人刑罚的比例较高,但抗诉率也不一定会上升(见表五情形1、4)。因此,二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17.html -
了解详情
轻是否需要纠正,《解释》第257条第5项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可以适用,《解释》第257条第2项也仅规定:对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只是认定的罪名不当的 释疑时明确指出:上诉不加刑原则不适用于二审裁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即二审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决,将案件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后,原审法院可以对上诉人判处重于原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62.html -
了解详情
在附带民事案件审理中的混乱与冲突。一是当事人仅就民事部分提起了上诉,而刑事部分不上诉,二审法院是否全案审理,对未上诉部分是否可以改判,目前在理论上 接受判处被告死刑,而民事部分不予赔偿并不说明任何理由的判决,使被害人通过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所获得的不是应得的物质赔偿,而是一次司法伤害。关于刑事案件在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41.html -
了解详情
使终审程序备受指责。程序设置的不公正、不合理带来人们对实体结果的质疑,草率对待的不仅是个体的生命,更是人们对法制的信任。如今判决已定,死刑已行, 废除死刑复核程序,实行三审终审制,由最高法院担任终审法院可以有效的确保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严肃性,避免各地法律适用的不一致性,有利于坚持少杀,慎杀,避免错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72.html -
了解详情
观念,导致司法实践中把是否正确适用实体法作为评断裁判情况的唯一标准,使程序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极大损害。表现在死刑案件的审理程序上,二审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两 依照一审程序重新审判后的判决,可以上诉、抗诉。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复核时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但不影响对其他被告人已经发生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67.html -
了解详情
中,考虑中国地域广阔、羁押处所多为一审法院管辖地,交通不便的现实,可以灵活处置直接言词辩护权的实现形式,可考虑在提审中引入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或者 对于后者应保证以直接言词方式陈述的权利,同时,增加《律师法》的相关规定,明确规定担任死刑案件二审辩护的律师对死刑判决适用合理性的书面说明义务,并由二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85.html -
了解详情
3]正是通过对死刑案件在上诉审方面的不同于非死刑案件的要求,体现了死刑案件在审判程序上的特殊性。 2.特殊的执行程序 在非死刑案件中,终审判决的 杀与滥杀,修正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增加关于一审被判处死刑的案件,无论被告人是否上诉,均应进入二审程序的规定,势在必行。 5.由最高人民法院全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09.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确实、充分;(3)犯罪情节、后果及危害程度;(4)原审判决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是否必须判处死刑,是否必须立即执行;(5)有无法定、酌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对死刑案件进行三审终审制改造,是基于死刑剥夺生命的不可再生性而赋予被告人比非死刑被告人多一次的上诉机会。通过设立这种救济型程序,为被告人增加获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61.html -
了解详情
怀疑的程度,法官勉强作出判决,面对一审印证的不充分,在大多数没有新证据的刑事二审中,法官印证的证据材料不可能超过一审,因此,二审法官同样会面对印证不充分 ,由申请方先进行主询问,经法庭许可,再由另一方进行质询。经法庭许可,控辩双方可以对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进行补充询问。审判人员根据案件情况,可以适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3.html -
了解详情
收集到的证据,可以视为二审中的新的证据。尤其是,2007年修订《民事诉讼法》时,还把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 再审来撤销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判决可能为时已晚,财产可能已经被诉讼当事人挥霍一空或者转移他人,加之再审也会增加案外人的诉累,增加法院的工作负担,甚至损害法院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