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解释存在重大的分歧。现有的解决方案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将被害人的行为置入因果关系分析之中;二是借助被害人的承诺理论;三是对危险的自我招致与将他人 构成对甲与A的不公正。是故,对犯罪人的可谴责性评价与刑事责任的认定,需要整合被害人的可谴责性考虑。正如Gruber所指出的,衡量犯罪人实际的道德可谴责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3.html -
了解详情
58条第6项所规定的违法行为,本可以在《刑法》第163条第1款或者第385条中找到相应的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据,但若严格按照条文的字面意义,那些违法行为 ,我们认为,在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可以要求情节严重,而在追究民事责任的时候,应不作此要求。我们应坚持因行为的主观恶性而不问损害及因果关系而产生仲裁责任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91.html -
了解详情
,但与该犯罪具有直接密切相关的行为也可以。同时,基本犯罪行为与重结果之间还应当具有因果关系。(3 )刑法规定了比基本犯较重的刑罚。对于结果加重犯的较重 论、刑事责任论、刑罚论的体系,基本上符合现行刑法的规定,刑法总则第二章第一节的标题是犯罪与刑事责任,即将犯罪与刑事责任并列,第三章、第四章均为对刑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95.html -
了解详情
仍应原则适用于量刑之中,换言之,不能因量刑中需考虑人身危险性而倒置了罪行与刑事责任的主从关系。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其结果也不过是明确了以下的一般倾向:作为司法 的罪行从逻辑上讲,既不等同于犯罪,也有别于犯罪行为。从刑法第1条惩罚犯罪看,罪行与刑事责任之和才等同犯罪。从第2条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51.html -
了解详情
二、刑事不法与民事不法 民事不法和刑事不法在构成要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须有违法行为的存在,都要考虑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都重视对因果关系的考察。 是一种损害补救关系,遵循无损害就无赔偿的原则,因此实际损害的发生是侵权责任成立的必备要件。而刑事责任的构成则不一定要求有损害结果的发生。刑法有处罚未遂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04.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的根据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与刑事责任的理论、犯罪构成的理论以及其他刑法理论密切相关的问题。事实上,主张犯罪构成说的,一般不会完全 单位犯罪行为直接造成,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为前提;其次,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实现,是由被害人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向人民法院提起,由人民法院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61.html -
了解详情
后果的行为[16].一般认为,侵权行为有四个构成要件,即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与主观过错。对侵权行为主体数量的划分,实际上是基于对违法行为主体数量的区分 区分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体现侵权法与刑法重大差别的共同危险行为在民法中的定位。共同危险行为人在《刑法》上不承担刑事责任,在侵权法上就责令全体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50.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处罚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环境违法行为通常是追究其行政责任。危害后果是否严重是区别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 (三)犯罪的主体 本罪的主体可以是 个人与社会发生冲突时可能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因此,刑法在一个社会中最敏锐地体现着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以及社会的现实价值观念和社会对于源于本身的弊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4.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诚然,刑法学研究内容中,不仅包括对现行刑法的解释研究,而且包括对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如犯罪的本质、刑事 主观说那样探求立法者于立法时的心理学上的意思,而是探求法律规范背后并与之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利益状态及其衡量,以尽量扩充法律规范的意义内容,现代主观说不再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06.html -
了解详情
在不违背其真实意志的情况下,承诺对其自由进行损害,因而行为人无须对其人身侵害承担刑事责任。其次,通过考察刑法因果关系,认定行为人实施犯罪的性质。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一致认为因果关系是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为定罪量刑提供依据。因而有必要考察此种情况下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间的关系。首先,行为人的行为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