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的继承人、其他应负民事责任的第三人等提起。(3)受害当事人有选择权。被害人可以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与公诉分开,单独向民事法院(庭 。刑事和解程序可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替代方式存在于侦查、起诉、审判的各个诉讼阶段。一般的案件在移送审查批捕后进行和解,检察机关认为可适用刑事和解的,退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42.html -
了解详情
协商制度,即被害人(或公共利益代表机关)与犯罪人协商制度 现行制度内,刑事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自诉案件的双方当事人直接对话、协商有较大可能,但其他案件的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该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47.html -
了解详情
。3、刑事诉讼体系中缺乏刑事和解的适用程序我国的刑事诉讼体系分为公诉和自诉两部分,由于自诉部分受案范围的有限性,95%以上的刑事案件依旧是公诉 与可能性:犯罪嫌疑人是否承认犯罪及其悔悟程度,被害人愿意参与刑事和解的具体原因,案件的种类及其特点,当事人居住区域是否较远。经过审查,如果侦查机关认为具备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16.html -
了解详情
个地区通过检、法、司等机关联合制定庭前会议实施意见或实施细则的方式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公诉案件不适用庭前会议;[3]但也有地区规定在控辩审三方一致同意 达成十分重要,它既关系到庭审活动的效率,也关系到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调整及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最后确定。相比庭审程序中的当事人和解,庭前会议可以说是更为适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0362.html -
了解详情
,面对着 1996 年刑事诉讼法若干改革条文未能在实践层面得到充分展开的局面,人们开始反思严打的政策功能和刑事诉讼程序的实践理性问题,转而强调回到罪刑法定、程序 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公诉权在行使过程中加大促成当事人和解等的力度以达到效果,意味着司法资源的重新分配。以刑事和解为例,实证显示,案件总数较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636.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向预审法官提出申告并取得民事当事人地位,但这只可能引发预审程序,而不直接引起审判程序,被害人提出控告后的诉讼程序由预审法官、检察官以国家名义进行, 认为某些权利侵犯可以容忍或者以别的途径解决的情况下不提起诉讼,节约了司法机关开展活动的成本,可以用节省的资源投入复杂的公诉案件中,有利于司法资源利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684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虽然侵害了国家利益,但大多数的犯罪直接侵犯的却是被害人的利益。在传统的公诉程序中,公诉机关代理国家出庭支持公诉,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维护国家的利益 其旨在在社会秩序没有受到严重扰乱的情况下,鼓励当事人和解以减轻法院的负担。1993年1月4日,法国议会通过了对《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41条之补充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082.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滥用、避免公民权利受到任意侵犯的首要制度安排。对那些违反法律程序、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从实体结果和诉讼程序上设定妥善的司法救济措施,是保证刑事程序得以 的当事人,二是了解案件事实的证据提供者。作为当事人,被告人可以获得律师的法律帮助,并可以提出本方证据,对公诉方的证据加以质证,然后参与法庭辩论。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31.html -
了解详情
2012年第1期 【摘要】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确认标志着实体被害人向程序被害人的转化。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虽是法定的当事人之一,但却并不享有起诉权。这就 中的被害人与加害人双方进行协商,加害人以认罪、赔偿等方式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并达成和解协议,而办案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从轻、减轻、免除刑事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031.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可以适用的案件范围不一致。如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和控申案件,比刑事案件的息诉和解的范畴宽松,致使从维稳角度出发,能息诉 环节的调解工作。检调对接机制的运行在侦监和公诉部门考核中没有分值,案件承办人缺乏开展检调对接机制的工作动力。4、当事人反悔后的法律约束能力问题。调解成功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9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