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形,如《刑法》第263条规定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刑法理论认为,上述两种情形的解释有所区别。对于前者,应当适用体系解释的同类规则,即 ,2006(1):137. [15]野村稔.刑法中的危险概念//西园春夫.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M].李海东,等,译.法律与成文堂联合出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65.html -
了解详情
中包含以营利为目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以及其他严重情节三种定量因素。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长期以来,对于立足于定量因素的角度将基本犯的既遂形态作出数额犯 行为处理模式比较研究(J).法律科学,2002,(4):35. {7}李海东.日本刑事法学者上(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204205. {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54.html -
了解详情
可依据社会危害性原则对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定罪量刑,即使这种行为没有被刑法所规定。由此可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标准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毅然 J]。法律科学,1998,[1]。 [5]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6]王世洲。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的双重结构和功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92.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社会危害性主要是指行为所造成的客观危害结果,它同在此之前的道德、宗教刑法理论所主张的社会丑闻性相对立。前者可以用客观标准来衡量,后者则是一 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1]关于对社会危害性概念的抨击和批判,参见李海东:《 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原理)》 ,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第6 一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68.html -
了解详情
理由语焉不详,但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社会危害性不是犯罪构成的要件。 [32] 中国刑法理论沿袭了这种看法,认为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而不是犯罪构成的 刑法总论》(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268页。 [45] 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7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16.html -
了解详情
理由语焉不详,但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社会危害性不是犯罪构成的要件。[32]中国刑法理论沿袭了这种看法,认为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而不是犯罪构成的一个 刑法总论》(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268页。 [45] 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7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12.html -
了解详情
,二国称谓相似,但法律后果截然不同。例如,误以尸体为活人而开枪射杀,日本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属于不能犯,不具有可罚性,不成立犯罪未遂。我国刑法理论 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76.[2]丁慕英。刑法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41.[3]李海东。日本刑事法学者[M]。(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60.html -
了解详情
论的基本问题》,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 页;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页。) 解,认为限定于‘迫切’及‘具体危险’之情形为当”(注:参见[日]洪福增:《刑法理论之基础》,台北刑事法学杂志社1977年版,第183页。)。所谓具体的迫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8.html -
了解详情
的递进性、评价上的位阶性。[10]所以,通过明确过失犯的构造可以发现,我国刑法理论不能全盘照搬客观归责论,应当借鉴其规范判断方法与其中的部分具体内容。例如 ]参见张小宁:《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兴盛与危机兼谈客观归属论的提倡》,《东岳论丛》2014年第8期,第163-164页。 [7]参见薛思雅:《客观归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243.html -
了解详情
完美的刑法,只有在学者的解释下日渐趋向完美的刑法,将刑法规范加以合理化解释,正是刑法理论需要承担的核心任务。如此看来,为了维持刑罚上的均衡,单位公权力说 卷第2辑(201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38页。 [40]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6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12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