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权的行使不会带来任何法律上的制约效果,从而使该原则形骸化。实际上,在民事诉讼的运行过程中,当事人双方的辩论确实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模式之间当然可以相互借鉴法律文化,但是只改变与重要制度和规则之间紧紧纠结在一起的文化而又不改变这些重要制度和规则时,显然会遇到麻烦,反之亦然。非对抗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47.html -
了解详情
年份】2008年 【正文】 一、引言 报载,近日被称为政府首次替流浪汉打官司的中国第一案在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法院以上诉人高淳县民政局并非适格 的弊端,1966年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转而采取申报退出程序,即凡是未在公告期内提出退出申请的都是集团诉讼的当事人,判决的效力拘束所有未提出退出申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89.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的制度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初颁布的《法国民事诉讼法》中,就有关于检察院作为主当事人或从当事人进行或参加民事诉讼的规定。这些规定在今天仍然有效[7] 是以各种手段侵吞国有资产,尚未构成犯罪,但无其他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置之不理的案件;2.环境公害案件,主要是侵害环境公益但无明确受害个体或受害者无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13.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监督,而无论检察机关是根据何方当事人的请求参与民事诉讼的。此其一。其二,检察官参与民事诉讼后,便应肩负起全部的监督职能,不仅要保障人民法院依法公正行使 第204页。 [6]龙宗智:2007年7月8日潇湘检察论坛检察官客观义务研讨会上的发言。 [7]谢佑平、万毅:《检察官当事人化与客观公正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05.html -
了解详情
来说,处分原则包括以下四个层次:一是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二是法院审查当事人的处分行为应以现代法治精神为导向,即 合同、保险合同等合同纠纷中,对消费者、被雇用者、被保险人等这些弱势群体,民事诉讼法可规定消费者惯常居所地、受雇者惯常工作地、保单持有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住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02.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拒绝或妨碍法院调查取证时可予以罚款。而法律对于公民个人以及没有义务协助调查的单位、组织拒绝或妨碍法院调查取证时如何制裁同样没有规定。《若干规定》第 实践中大部分都是国家机构或公益性的团体等与案件当事人没有直接关系的第三者。参见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48.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公民权利为目的,因此,维护私权,应当是民事诉讼的目的,国家对审判权的设置和当事人行使诉权的目的都应当统一到私权保护上来。至于程序保障 。 【作者简介】 段厚省,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注释】 [1]江伟.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p15. [2]沈达明,冀宗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32.html -
了解详情
和概率大小则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人们对事物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程度的认识,在裁判程序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法官不可能发现原原本本、毫无偏差 以司法手段剥夺人之生命的后果。因此,民事诉讼保护的法益不及刑事诉讼保护的法益重要,民事诉讼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纠纷、实现当事人权益而不在于保护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47.html -
了解详情
与威慑力来源,是法院监督制约机制的有力补充。当事人监督制约机制虽然被定位成民事诉讼的首要监督制约机制,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但亦有其自身不可避免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7,10. [4]齐树洁.民事上诉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9. [5]林喆.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5.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和解抱持着一种消极态度。19世纪中叶,美国商事纠纷激增,为了缓解法院的工作压力,鼓励和解开始作为一种方案在实践中使用。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 集团的每一个成员,并且给予集团每一个成员提出异议的机会。当事人自行和解,即一般民事诉讼诉讼系属中的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后,向法院书提出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