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删除。理由如下:(1)对于行为人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而予以容忍属于何种犯罪故意的问题,理论上争议较大。内地刑法理论上通常否认上述情况是独立的犯罪故意 ,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6期。 [13]参见赵国强著:《澳门刑法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页。 [14]同注[13],第78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46.html -
了解详情
是故意犯罪所附带的民事诉讼,其侵犯他人的财产及人身的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足以达到应给以惩罚性赔偿的程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 笔者在我国尚没有见到对此给予专门关注的判例。 ③ 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原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④ 这就是著名的标准beyond any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71.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剪裁甚至添枝加叶后的伪事实,传播者可能会选取社会公众感兴趣的角度,过失或者故意地夸大案件的特定情节。因此,非规范性评价的判断依据主要依赖于直觉和二手 和社会因素这三类原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其中社会因素起主要作用,菲利认为犯罪问题要研究犯罪人和犯罪人的社会因素,人之所以成为罪犯,并不是因为他要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87.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规定以明知为条件,因而在法律上并不要求明知。问题在于:刑法分则没有规定明知,就意味着具体犯罪故意对行为客体的性质不要求明知吗?笔者的回答是 (28)高铭暄主编:《新型经济犯罪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841-842页。 (29)姜伟:《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66.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根据一般经验法则判断;也有人认为,数个犯罪行为只要基本性质相同,共同服务于同一犯罪目的,受大致相同的犯罪故意支配,具有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就能够成立 情形不是法条竞合。但是,此时,对按特别法条不构成犯罪的情形,是否能够以普通法条定罪问题的研究,也必须受法条竞合的法理的限制。 [29]参见周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00.html -
了解详情
借鉴.陈明华.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基 本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刁学出版社,2003.475. [29]张明楷.刑法学(上册)[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92. [30]姜伟.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2.81.^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20.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剪裁甚至添枝加叶后的伪事实,传播者可能会选取社会公众感兴趣的角度,过失或者故意地夸大案件的特定情节。因此,非规范性评价的判断依据主要依赖于直觉和二手 和社会因素这三类原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其中社会因素起主要作用,菲利认为犯罪问题要研究犯罪人和犯罪人的社会因素,人之所以成为罪犯,并不是因为他要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9.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导致团体责任和结果责任。恰恰相反,如果像三阶层体系论者那样,将犯罪故意、过失排除在责任概念之外,才真正容易导致客观责任即结果责任。在 . {17}张明楷.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梳理[J].法学研究,2009,(1):64. {18}黄荣坚.刑法问题与利益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38.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导致团体责任和结果责任。恰恰相反,如果像三阶层体系论者那样,将犯罪故意、过失排除在责任概念之外,才真正容易导致客观责任即结果责任。在 . {17}张明楷.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梳理[J].法学研究,2009,(1):64. {18}黄荣坚.刑法问题与利益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94.html -
了解详情
出不同于英美刑法理论的特性。一般说来,在德国刑法理论体系中一般不讨论法人犯罪问题,而日本刑法理论则一般是在构成要件符合性阶段的行为主体这一构成 这一章中专节讨论单位(法人)犯罪主体,在犯罪主观方面专设一节研究单位(法人)犯罪故意与过失[ 7 ] 。不过,这种观点没有谈到单位犯罪的客观方面的特征。 (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