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违法性这两个阶层都是纯客观的判断,所有的主观要件如故意与过失都是留到有责性阶段进行审查。与此对应,在对责任的理解上,早期刑法学者将其界定为行为人 的矛盾,否则的话,按照犯罪实施支配理论,支配法益侵害实现的人就是正犯,直接正犯与间接正犯一样都是支配法益侵害实现的情形,两者的区分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为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15.html -
了解详情
性与违法性这两个阶层都是纯客观的判断,所有的主观要件如故意与过失都是留到有责性阶段进行审查。与此对应,在对责任的理解上,早期刑法学者将其界定为行为人 的矛盾,否则的话,按照犯罪实施支配理论,支配法益侵害实现的人就是正犯,直接正犯与间接正犯一样都是支配法益侵害实现的情形,两者的区分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为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01.html -
了解详情
是对有既、未遂之分的直接故意犯罪,我国刑法分则也不是以既遂为模式的。第四,我国刑法总则没有规定既遂的概念与处罚原则,不等于刑法分则就是 应处罚的话,则在行为人着手而未遂的情形,假定无法查明行为人主观上到底是出于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根据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结局只能宣告无罪,这无疑为被告人指明了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16.html -
了解详情
本身是过失犯罪,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将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允许间接故意或者直接故意,又贯在交通肇事罪的罪名之下,那么整个交通肇事罪的性质将发生根本变化 间接故意理论分析,行为人的行为完全符合间接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在此,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与逃逸行为因为性质的不同就被分割为两个完全彼此独立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94.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直接故意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意志 这一种观点是目前理论界的通说。2、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既存在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存在过失,即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3、防卫过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49.html -
了解详情
各个原因力是同一的或者是相加共同组成一个行为,原因力的实施者主观上存在共同的故意或者过失,那么这是典型的共同侵权,此时原因力虽为多人实施,但对于受害者 的数行为者之间不应存在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问题,原因是补充赔偿责任发生的前提行为与间接结合侵权行为是不相同的,各个行为的实施者过错也是不一致的。补充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52.html -
了解详情
,其表述的内容与基本规定完全相同。如果行为人在聚众犯罪过程中的致人伤亡行为,完全符合故意杀人或者伤害罪的规定,其罪过形式就应当是直接故意,不应按照转化 的抢劫罪,并不能表明首要分子的主观罪过就是直接故意,而是他对最终的财物损失仍然持放任的态度,对危害后果持间接犯罪的故意。 (四)聚众犯罪转化犯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76.html -
了解详情
,其表述的内容与基本规定完全相同。如果行为人在聚众犯罪过程中的致人伤亡行为,完全符合故意杀人或者伤害罪的规定,其罪过形式就应当是直接故意,不应按照转化 的抢劫罪,并不能表明首要分子的主观罪过就是直接故意,而是他对最终的财物损失仍然持放任的态度,对危害后果持间接犯罪的故意。 (四)聚众犯罪转化犯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9.html -
了解详情
应认定为个人合同诈骗。 三、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的,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这 里的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 犯罪论处。 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是仅为直接故意,还是也可由间接故意构成?理论上对此也有分 歧,存在否定与肯定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否定论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6.html -
了解详情
道德这类侵害加以区别。一般而言 ,侵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直接侵害与间接侵害。所谓直接侵害,是指行为人亲自动手所实施的侵害。如 行为人持刀追 前文提到的有意侵害。正当防卫主要是针对故意实施的不法侵害实施 的。其中的故意既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间接故意。对于直接故意实施的不法侵害可以 防卫,无人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