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效力后,不得对同一案件的被告人再次起诉和审判,即国家对同一被告人的同一犯罪事实只应拥有一个刑事追诉权,只有一次追诉机会。无论结果如何,则该追诉权 理原则。只要发现生效裁判确有错误,便可提起再审程序,几乎没有什么限制条件。任何一个刑事案件在法院作出生效裁判后都可能一再地成为审判的对象。我国的刑事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06.html -
了解详情
亦得认其完成和解程序。和解程序完成法院可以为减刑或免刑处分,检察官可以作出缓起诉处分{20}。可见,德国法上和解程序并未以被害人和加害人契约达成为前提,和解 刑事处罚部分有一个宽容的态度,有关机关通过审查,对加害人作出宽缓处理的一种刑事案件处理方式。{21} 正是基于此,笔者建议,以公诉权为核心对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24.html -
了解详情
亦得认其完成和解程序。和解程序完成法院可以为减刑或免刑处分,检察官可以作出缓起诉处分{20}。可见,德国法上和解程序并未以被害人和加害人契约达成为前提,和解 刑事处罚部分有一个宽容的态度,有关机关通过审查,对加害人作出宽缓处理的一种刑事案件处理方式。{21} 正是基于此,笔者建议,以公诉权为核心对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43.html -
了解详情
影响,日本的检察官虽受严格的法律训练并有较高的法律素养,但在特定的刑事案件中仍然选择明哲保身,以不起诉处分来放纵犯罪的大腕人物。 (一)对起诉法定原则 主导,不起诉的决定也仍需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听证的程序意义与地位究竟如何恐令人质疑。司法改革的目的并非是为刻意制造咸与维新的假象,而是以保障受指控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28.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甚至是所有被害人为自然人的刑事案件,势必会给传统的刑事诉讼程序带来巨大的冲击,范围扩大后的局面如何控制将是以后刑事和解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新的 ,符合和解条件的轻微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和解协议不立案;在立案后双方达成和解的,公安机关可以撤销案件;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19.html -
了解详情
,轻实体真实如何发现的惯性思维不无关系。 综上,如果在我国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将因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予以排除,侦查、起诉的案件将缺乏充分证据 是同鼓励当事人寻求法律帮助而支持他们之间保密的政策相违背的。 另外,在一般刑事案件中,对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能否作为定案的证据,应作具体分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75.html -
了解详情
效率主要体现在审前处理或者说诉讼环节的减少上。即刑事和解能够使部分刑事案件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得以处理,不再移送到审判机关予以定罪量刑。诉讼环节的 而不是被害人与加害人的恢复问题。而刑事和解主要目的是实现正义的恢复,诉讼效率则是其附属价值。{1}275 如何看待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呢?在笔者看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2.html -
了解详情
之前已经大致确定的结果填充理由,结果不是解释出来的,相反,是解释结果确定了如何解释,解释只是用来掩盖法官的创造性活动。 其实,对解释的功能大可不必如此悲观, 指责为司法的非正当。共识同构则强调在不同的司法机关之间达成共识,真正实现刑事案件的司法化处理,而这才是实现正义的正当途径。 三是促进公诉资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02.html -
了解详情
涉嫌罪行比较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不起诉更有利于体现公共利益和达到刑事诉讼目的的刑事案件,检察机关可以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附条件不起诉,并给其规定一定的考验期 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但是,关于如何发现违法和纠正违法,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得并不充分,仅在第222条和第215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87.html -
了解详情
法理依据入手,探讨客观义务对检察官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并就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过程中如何对待检察机关的客观义务问题加以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和实务界的 ,检察官不得违背证据和公平原则进行差别追诉。大陆法系的多数国家传统上对刑事案件实行起诉法定原则,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已经构成犯罪,检察官原则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