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权益?法律解答:用人单位调动劳动工作岗位的权力来源于合同的约定,若双方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明确约定劳动者的工作岗位,那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因此,你可与公司协商,协商不成的,你可提起劳动仲裁,可要求公司支付你应得的经济补偿金。...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5748.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受理: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816.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用人单位录用劳动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 签订《劳务合同》目前有些用人单位往往为了逃避缴纳社保,支付经济补偿金、加班费等我国劳动法律规定的强制义务,与劳动者签订劳务合同,那么如何认定用人单位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457.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六条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当事人增加诉讼请求的,劳动合同法全文。如该诉讼请求与讼争的劳动争议具有不可分性,应当合并审理;如 第九十七条之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比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赔偿劳动者因合同无效所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352.html -
了解详情
不景气,在不安排职工工作岗位、不发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不给予因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情况下,让职工离开单位自谋出路。这部分人员有的自己离开企业出去临时做工 发生的费用可能会更大。 四、两不找属于何种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建立、解除、终止劳动关系都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两不找如果采用书面形式约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626.html -
了解详情
制定的规章制度产生了不少问题;还有劳动法第25条关于用人者(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既无需提前通知劳动者,也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中,有两项用了严重 提出了拟相继颁布安全卫生法、社会保险法、职业技能开发法、促进就业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工资法、劳动保护法、劳动监察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十部配套法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29.html -
了解详情
1996年8月至2007年1月欠发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首获支持。之后,2年及2年以前加班工资获得支持的案件屡见不鲜。加班费成为让所有企业主头痛的词语 。可是,实践中,许多员工每个月的工资性收入可能都会有所差异。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有离职经济补偿计算 关于离职经济补偿,该法第四十七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40.html -
了解详情
地说,过错性解除是指在劳动者有过错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随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制度。《劳动合同法》第39 条规定了6 种过错性 问题具体分析。对此,在法律层面,读者可以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3)正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871.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但目前的司法实践中,达到退休年龄却不能享受退休待遇的情况非常普遍。《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 年被单位辞退时,依法应当享受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对于无法补交养老保险损失甲公司应当予以赔偿,赔偿标准可以参照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办法,每工作满一年发给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4330.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计算依据。5、 确定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是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需支付赔偿金的计算依据。6、 确定 和诉讼过程中,劳动者根本无法举证证明自己的工资标准。1、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因用人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7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