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况下,只有国家通过自己掌握资产并加以经营来获得财源,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公有制(所有者国家),强调国有企业(企业主国家),皆源于此。在确保国家财政 有如前述,传统税法研究由于缺乏自身合理的理论基础的支撑,因此表现为对税收经济学从理论到制度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完全的照搬照用,以至于“税收学附庸”地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74.html -
了解详情
注释:1参见罗豪才、袁曙宏、李文栋:《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权利义务平衡》,《中国法学》1993年第1期。2参见杨 一个历史的范畴》一文中(载于刘海年等主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第298-299页),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法制区别于早期的特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07.html -
了解详情
新控权法等行政法理论基础;等等。[[6]] (3)行政法学的发展和繁荣。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10多年来,我国的行政立法活动与行政法学研究 的理性选择。为此,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修正案方式将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46.html -
了解详情
与完善本身也是改革,对于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直接的意义。其一,完善违宪审查制度本身也是对我国 机制”。可以说,“宪法至上”的法治观念和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也是我们完善违宪审查制度,实行专门机构违宪审查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违宪审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07.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是一个涉及到宪政原则或者国家权力的宪政结构的根本问题。违宪审查的理论基础在于成文宪法所确立的有限政府的原则和为了保护公民权力才建立政府 一部分,难道建立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国家”,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等这些宏大话语不仅构成了我们的“薄宪法”?当然,问题依然在于这些“薄宪法”如何体现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146.html -
了解详情
下的合法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理论,适时地将执政党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从单纯的政绩转移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先进上。同时通过对“三个代表”的阐释,扩大了执政党的社会基础,以期使执政党的政治权威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另一方面,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78.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现行宪法第5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在对国家的治理上,我国顺应了历史潮流,已开始转向全面的 。因此,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念的关系角度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论体系正是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规律的法理学阐释,它的法理基础来自于我国宪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犯罪概念是建立犯罪学体系和刑事法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学科基石,是指导学术研究和解决司法实践的基本指南。要研究犯罪学和刑事法学,必须首要 ,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家财产或者劳动人民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学、宪法社会学、宪法哲学、宪法政治学、宪法史学、宪法人类学等分支学科,使方法的研究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但总体上讲,宪法学方法论方面,仍有不少需要反思的问题 公私法区别没有意义时特别提出:在自由主义国家所认为民法上的权利,在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国家却以之为宪法上的权利。见何勤华、李秀清:《民国法学论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9182.html -
了解详情
普遍的约束力。[1]宪法权威至上是法律至上原则的灵魂。法治理念谋求一种法律的统治而非人的统治[2],而法治与人治区分的根本标准在于法律与个人(或少数统治者) 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时代策略。这四件大事为八二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八二宪法自诞生以来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42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