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常识、常理、常情的判断。需要指出的是,本案在交通肇事罪的罪状形合性之下论以交通肇事罪会在一定或相当程度上对于死者及其亲属导致量刑结果背离常理 分歧看得与重大分裂同样严重,即视分歧具有犯罪性质。[11]该论断所能给我们的启发是:刑法上所规定的犯罪可以被看成是行为人个人与社会这个大集体之间的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52.html -
了解详情
本罪的行为是不作为。对本罪价值的判断与现实的选择,最终是要落实到司法实践上。本文以尊重实在法的立场对巨额财产__来源不明罪本体进行内部剖析,探讨本 事实的发现并不能自然得出生效判决在犯罪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上是错误的结论,这是由本罪法律规定的特殊性决定的。遇到此问题就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改判,一则对当时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44.html -
了解详情
本罪的行为是不作为。对本罪价值的判断与现实的选择,最终是要落实到司法实践上。本文以尊重实在法的立场对巨额财产__来源不明罪本体进行内部剖析,探讨本 事实的发现并不能自然得出生效判决在犯罪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上是错误的结论,这是由本罪法律规定的特殊性决定的。遇到此问题就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改判,一则对当时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51.html -
了解详情
出犯罪圈外。可罚违法性理论认为违法性是一个具有量和质的概念,只有量上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在质上应当受到刑法上的制裁时,才存在可罚的违性 不起诉的,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人民检察院收到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90.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此外,我国刑法学通说还认为,不能犯即行为在性质上没有引起结果的现实危险,行为人因为认识错误而予以实施的场合也构成未遂犯,也要 排除在社会危害性的判断基础之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1]关于对社会危害性概念的抨击和批判,参见李海东:《 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原理)》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68.html -
了解详情
象是甲,而受雇人实际侵害的却是乙,这时犯罪结果是否还可以认定为结果相符呢?这就属于刑法理论中的认识错误问题。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于自己的行为 指故意犯罪过程中因种种原因而未完成既定犯罪的形态。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相对于犯罪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来说的,所以其判断标准也是犯罪构成。实际上,雇佣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26.html -
了解详情
的基本原理毁于一旦。详言之,一旦承认主观因素对法益侵害具 有影响,在违法性的判断上,就必须考虑主观因素,那么,就违法观而言,会发生侵害法益这种物的 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此外,我国刑法学通说还认为,不能犯即行为在性质上没有引起结果的现实危险,行为人因为认识错误而予以实施的场合也构成未遂犯,也要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532.html -
了解详情
侵权责任的范围。此项理论源自德国,为生理学家von Kries氏所创,原在限制刑法上加重结果犯的构成要件,惟为民法所采用,并被瑞士、荷兰、希腊、日本等 不公平的。 2、英美侵权行为法关于事实因果关系的判断对于因果关系的认定此一侵权法核心问题之认识上,英美法体系采取了二阶段思考方法,分别称之为事实上因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41.html -
了解详情
着不少模糊、矛盾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是否拥有科学的内涵,是行为犯在刑法学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点,本文拟对此加以研究,力图在博采众议的基础上,对行为犯作出正确 加以形式的判断为已足,可不必考虑各个具体的事情进行实质的判断,即只要行为符合刑法上规定的“实施某行为者,处以某刑”,便可认为出现了抽象危险。该说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9.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伦理道德以及一般社会常识作为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标准,所以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很难说能够对贩卖毒品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有足够的认识;此外,贩卖毒品行为虽然 逆向指标,同正向指标相反,这种逆向指标反映的是一种不合理的、错误的立法变化,这种变化越多也就表明刑法立法变化越不合理,赋分也就应当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11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