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显得尤为明显。 五 惩治行贿罪,遏制贿赂犯罪的途径 (一) 构成要件的立法完善 司法运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之所以存在重受贿轻行贿的 不正当利益时,如何理解谋取?笔者认为,此处的谋取,是行贿人的一种主观意志的表现,它是对违反国家法律等规定的积极追求,因而当行贿人向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459.html -
了解详情
的,但被告人杨某是否有受贿10万元的故意呢?这涉及对犯罪主观构成要件的认识。受贿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财物, 》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23页。 [2] 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法研究起草小组编:《惩腐反贪 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中外反贪法分解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400.html -
了解详情
明确的,但被告人杨某是否有受贿10万元的故意呢?这涉及对犯罪主观构成要件的认识。受贿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财物, 》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23页。 [3]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法研究起草小组编:《惩腐反贪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中外反贪法分解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31.html -
了解详情
受贿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的特征是,受贿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有国家工作人员和特定关系人共同完成。即为了达到收受贿赂的目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请托人 ,而国家工作人员出于某种偶然因素,恰好也给请托人办好了有关事宜,此时主观上并不知情的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构成国家工作人员和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罪。 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87.html -
了解详情
从有、有罪推定相联系的.排除了主观要件,就等于将该罪纳入到客观归罪范围.立法者不惜以破坏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理论基础为代价,而设定犯罪,反映 即可构成犯罪,从而完成对公职人员的廉洁性的监控。(2)可积极预防贪污贿赂犯罪。作为贪污贿赂犯罪体系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该罪的设置还可有效地对其他贪污贿赂犯罪产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2254.html -
了解详情
种观点。因为无论把它作为客观要件或是主观要件,都与设立和追究受贿罪不相适应,都不利于打击当今国家工作人员中最为腐败的一种犯罪,因为(1)以为他人谋取 证据,无论收受数额多大,影响是如何严劣,司法机关也无能为力。这无疑是反贿赂犯罪的一大漏洞,为一部分明显违反廉洁要求的以权谋私者留下逃避法律追究的漏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8373.html -
了解详情
受贿,而不要求行为人有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个条件。受贿罪在客观方面除了有索贿和收受贿赂这两种基本行为形态外,还包括以下两种表现形式:①收受回扣、手续费。如 名义的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应以受贿论处。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由故意构成,只有行为人是出于故意所实施的受贿犯罪行为才构成受贿罪,过失行为不构成本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3665.html -
了解详情
,常举的例子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丈夫利用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妻子收受贿赂。对此,一般认为,妻子不可能成为正犯,而只能成为帮助犯,丈夫构成间接正 做法值得反思。虽说教唆犯是犯罪的诱发者和原动力,诱发、惹起了正犯的不法行为,主观恶性较重。但是,一方面,教唆犯并不直接参与构成要件行为的实行,只是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808.html -
了解详情
从有、有罪推定相联系的.排除了主观要件,就等于将该罪纳入到客观归罪范围.立法者不惜以破坏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理论基础为代价,而设定犯罪,反映 即可构成犯罪,从而完成对公职人员的廉洁性的监控。(2)可积极预防贪污贿赂犯罪。作为贪污贿赂犯罪体系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该罪的设置还可有效地对其他贪污贿赂犯罪产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56.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的属性,就应当归入财物范畴,反之,仅仅具有精神利益的,则不能属于贿赂犯罪中财物的范畴。比如,为出国旅游接受他人提供的飞机票,就属于受贿行为,就 质的区别,区别不仅在于是否为他人谋利,而且在于谋利的性质及其主客观构成要件方面。 (1)在主观上,索贿具有主动收取他人财物的故意,对方给予财物是被动的。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0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