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是否明知、是否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也就是说可以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犯罪故意。 1、对危害行为、实际结果、与危害结果有关的时空条件、侵害对象的具体情况 以及与财产相关的犯罪上。 因为犯罪目的与犯罪故意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犯罪目的认定往往与犯罪故意的认定同时进行。文章将犯罪故意和犯罪目的认定分开,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92.html -
了解详情
:“希望”、“放任”、“轻信能够避免”,是指对“危害社会结果”的态度,这就表明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是以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而不是以危害社会 刑事责任。从法律错误的上述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看出,法律错误本身只是影响行为人主观故意的存在与否,并不涉及主观过失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法律错误只是影响罪过的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03.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是否明知、是否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也就是说可以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犯罪故意。1、对危害行为、实际结果、与危害结果有关的时空条件、侵害对象的具体情况 犯罪以及与财产相关的犯罪上。因为犯罪目的与犯罪故意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犯罪目的认定往往与犯罪故意的认定同时进行。文章将犯罪故意和犯罪目的认定分开,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63.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能性;或者要求行为人具备并要求司法者查明行为人对于抽象的危害社会结果的认识和态度;或者要求行为人具备并要求司法者查明行为人对构成要件以外的某种具体危害结果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意志因素的内容不同,犯罪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前者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61.html -
了解详情
仅仅从认识和意志两个方面来界定故意和过失的时候,就有可能将过失和无罪过心理混同。我们知道,过失和无罪过心理都是对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不注意,都是 洪福增:《刑事责任之理论》,台湾刑事法杂志社1988年修订再版。 姜伟:《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 洪福增:《刑事责任之理论》,台湾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99.html -
了解详情
两个以上的多人,那么这些个人之间,则构成了共同犯罪,因为他们之间有共同犯罪故意和行为,也有地位和作用的差别,这样就有主从犯关系,适用自然人共同 》,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65页。 [4][5][6]何秉松主编:《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中国法制出版社,1992年版,第481,485,48页。 [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21.html -
了解详情
物有请求权,是不是违禁品,可以在所不问。 【关键词】犯罪所得收益 犯罪对象 故意犯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根据2006年9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 虽在一定程度上受本犯制约,但是作为独立的犯罪行为,其危害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为掩饰、隐瞒的对象和次数并不总与本犯相关。从社会现实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42.html -
了解详情
物有请求权,是不是违禁品,可以在所不问。 【关键词】犯罪所得收益 犯罪对象 故意犯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根据2006年9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 虽在一定程度上受本犯制约,但是作为独立的犯罪行为,其危害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为掩饰、隐瞒的对象和次数并不总与本犯相关。从社会现实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45.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中止是故意犯罪未完成的形态,研究犯罪中止,对犯罪行为的准确定性以及对犯罪人适当量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法理上看,犯罪中止就是自动停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 应具备的条件是:1、时间性。即中止应发生在犯罪预备和实行阶段,或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以后,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以前。2、自动性。共同犯罪人应自愿停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36.html -
了解详情
为: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在近年来中国刑法界关于犯罪论体系的完善抑或重构的讨论中,犯罪概念和犯罪客体首当其冲备受质疑。有学者认为 ,而并非是对个罪或个案所包含之全部危害的全面评价。 例如:任何真实的故意杀人案件都不可能只是侵犯单一的生命权利,而是同时或多或少会侵犯财产权利(如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