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规定,后被1997年10月1日生效的刑法典所吸收。本文拟从罪名设置的角度,通过对虚假出资行为的分析来探讨我国刑法上的有关规定。 一、虚假出资?刑法第158 一罪的立法模式,早已有学者在研究参见赵长青:《略论刑法分则条文的立法改革》,《中外法学》1997年第1期第72页。,本文不再详论。 以虚假出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74.html -
了解详情
集中规定,后被1997年10月1日生效的刑法典所吸收。本文拟从罪名设置的角度,通过对虚假出资行为的分析来探讨我国刑法上的有关规定。一、虚假出资?刑法第158、 条一罪的立法模式,早已有学者在研究参见赵长青:《略论刑法分则条文的立法改革》,《中外法学》1997年第1期第72页。,本文不再详论。以虚假出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97.html -
了解详情
例如,对于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共同侵吞公共财物的行为,因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事实已经作为贪污罪的构成要素予以评价,我们在量刑时就不能再以单纯的 ;(2)多个加重处罚情节并存;(3)加重与从重处罚情节并存。由于我国刑法中的加重处罚情节十分有限,因此,在同一案件中,几种加重情节并存或者从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7.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行为人或者第三者实施与其构成要件性行为不同的行为,⑹无论是直接目的还间接目的,都存在司法证明的问题,只是在证明的程度上有所区别。 敲诈勒索罪是目的犯的一 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5页,第387页。 ⑷参见陈立:《略论我国刑法中的目的犯》,载《法学杂志》1989年第4期。 ⑸⑹参见[日]大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042.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行为人或者第三者实施与其构成要件性行为不同的行为,⑹无论是直接目的还间接目的,都存在司法证明的问题,只是在证明的程度上有所区别。 敲诈勒索罪是目的犯的一 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5页,第387页。 ⑷参见陈立:《略论我国刑法中的目的犯》,载《法学杂志》1989年第4期。 ⑸⑹参见[日]大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9834.html -
了解详情
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利动机形形色色,法需要日见其多,法资源合理配置日趋突出,法行为选择模式日益重要,各种法律问题层出不穷,这一切都为加强法制建设提供了客观依据, 吉林大学学报(社科),1995(6)。 [4]马克昌、鲍遂献,略论我国刑法上行为的概念[J],法学研究,1991(2)。 [5]王清云、迟玉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550.html -
了解详情
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利动机形形色色,法需要日见其多,法资源合理配置日趋突出,法行为选择模式日益重要,各种法律问题层出不穷,这一切都为加强法制建设提供了客观依据,也 :吉林大学学报(社科),1995(6)。[4]马克昌、鲍遂献,略论我国刑法上行为的概念[J],法学研究,1991(2)。[5]王清云、迟玉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70.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则是对法律条文中既无字面明文规定又无逻辑上包含的行为和事实比附援引。2000 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第一个刑法立法解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1989年第2期;赵秉志:略论我国刑罚制度的完善,载《河南法学》1989年第3期;赵秉志:刑法修改中的宏观问题研讨,载《法学研究》199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79.html -
了解详情
免除处罚。如果这样具体规定,法官在量刑时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此外,我国刑法分则中罪状中规定的情节严重、情节恶劣、重大损失、数额较大、后果严重等犯罪 刑事判例制度则可避免这样的缺陷,现在世界上实行罪刑法定的国家或地区,多数实行判例制度,即最高司法机关对新出现的法无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通过对现行刑法条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82.html -
了解详情
不如将其归入再犯可能性里,或者直接废除这一概念。[38]社会危害性一般是指犯罪人的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影响。从概念上看,社会危害性确实是对犯罪人进行非难的根据。 。 [13]高铭暄:《略论中国刑法中的死刑替代措施》,《河北法学》2008年第2期。 [14]李希慧:《论死刑的替代措施以我国刑法立法为基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