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方面之故意或过失的审查。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即行为人必须有正当的避险意图,它决定着紧急避险的无罪过性,因而对紧急避险的成立有着重要意义。(43)同时 年版,第162页。 (41)将期待可能性置于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会导致同样的问题出现。 (42)在国内,主要观点是心理前提说、并列要素说与动机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237.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程度相对较小,且未发生交通事故,符合紧急避险所须具备的多项条件。所以,应当认定陈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三、极端案例并不具有 有边界的,不可能无限度免责,要看其避险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一旦超越了紧急避险的边界,就是犯罪。 3、不要酒后驾驶机动车,不要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提醒广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5498.html -
了解详情
阻却事由的判断,如果查明具有违法阻却事由,比如紧急避险等,则犯罪不成立。很显然,这是一个否证判断。详言之,如何认定是否具有违法阻却事由,刑事立法 权发动带来的收益小于保护公民权利带来的收益,这种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应被阻却。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学界在认定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时,一直存在着一个重大争议,即避险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5828.html -
了解详情
紧急避险,都不会因为形式上是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而成立危险驾驶罪。但是,只有完全具备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的成立要件时,才可能阻却醉酒驾驶行为的违法性。 抽象危险的行为作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未遂犯来处罚的看法,那么,不仅会混淆实害犯的未遂与危险犯的未遂的成立条件,而且会导致《刑法》第114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2.html -
了解详情
紧急避险,都不会因为形式上是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而成立危险驾驶罪。但是,只有完全具备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的成立要件时,才可能阻却醉酒驾驶行为的违法性。 抽象危险的行为作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未遂犯来处罚的看法,那么,不仅会混淆实害犯的未遂与危险犯的未遂的成立条件,而且会导致《刑法》第114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41.html -
了解详情
在逃的、或正在追捕的人犯;⑶ 正当防卫的行为;⑷紧急避险的行为等等。 (二)、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时间条件。这是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积极勇敢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保护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参考书目: 何秉松主编《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38.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因素的操控上。既然因果性对行为不起支配作用而仅提供条件,则决定结果是否归责于行为人的关键便在于,该结果是否为行为人有意义地加以设定,或者是否可 ,可能会得出一些在刑事政策上无法合理化的结论,比如认为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成立无需具备主观上的正当化要素,承认偶然防卫与偶然避险均阻却违法,再如,对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664.html -
了解详情
的结果发生于第三者身上,那么就不属于对不法侵害的反击,不是正当防卫,相反符合紧急避险的条件,应成立紧急避险。此说在日本是多数说,牧野英一、团藤重光 妥当。就第一点批判而言:首先,案例2 这样的情况是有可能存在上述这种二者择一的关系的,因而应当肯定紧急避险的成立。其次,就案例1 而言,虽然不存在不侵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06.html -
了解详情
期待可能性缺乏客观标准因而非常主观。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以谁的标准来认定其有无,其成立条件是什么,可能性达到何种程度方可得出肯定结论等,这些关键性的 法益相等其中尤其是以生命法益为内容的特殊案件是否成立紧急避险往往争论不休。有鉴于此,借用德国刑事立法对紧急避险的精确二分法,显然有利于我国刑法理论上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480.html -
了解详情
因而是一种正当性辩护事由。[5]LaFave和Scott也认为,胁迫的成立不应该仅考虑行为人受到他人严重的非法伤害的威胁,还应考虑到被告人在那种情况下选择了较小 益避险。 免责性被迫行为与紧急避险是两种不同的抗辩事由,其适用条件和对行为人的保护力度有别。免责性被迫行为与紧急避险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不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