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报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政府指定管辖。 第十九条 人民政府提请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必须提交加盖本级人民政府印章的 限期整改、公开道歉、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的资格等。 对行政裁决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处理分为:告诫、道歉、通报批评、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10.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这里对公务员处分的程序有了一定保障,但对不服处理决定的公务员缺乏必要救济手段。此条规定适用于全体受处分的公务员,因此对受问 但对行政机关领导人也是同样适用的。非行政处分是指除上述六种方式以外的其他行政处理方式,包括取消评优、选先资格、停职检查、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整改、责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42.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这里对公务员处分的程序有了一定保障,但对不服处理决定的公务员缺乏必要救济手段。此条规定适用于全体受处分的公务员,因此对受问 但对行政机关领导人也是同样适用的。非行政处分是指除上述六种方式以外的其他行政处理方式,包括取消评优、选先资格、停职检查、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整改、责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36.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手段解决民事纠纷的权力,并且规定相对人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如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人民法院受理这类案件后,必然要涉及原相对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是单独进行还是附带进行,还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联系的紧密程度。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是分别审理还是附带一并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42.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款规定: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第二款规定: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 争议山场的山林权属判决给享有实体权利的一方当事人。这样,就无论人民政府的行政处理决定是否违法,由于人民法院在民事部分对山林权属纠纷在实体上作出了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519.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名单予以公告,并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汇总,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四、行政公告的适用条件 现代法治社会中,政府行使权力的所有行为,即影响他人法律 定性和扩散性,要求非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者组织予以执行。此时,该行政处理决定就须通过公告形式向社会不特定主体广为告知。这种公告形式在实践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44.html -
了解详情
借行政之拘束力实现民事责任的内容。在这种情形下,民事责任成为了该行政处理行为的内容,而我们不能根据这点民事内容就认定其行为的性质是民事责任 ,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将更加恶化行政权与当事人意思自治之间的紧张关系。 第二,有利于保证行政主体责令承担民事责任行为的公正、公平。法官和行政官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45.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款规定: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第二款规定: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 争议山场的山林权属判决给享有实体权利的一方当事人。这样,就无论人民政府的行政处理决定是否违法,由于人民法院在民事部分对山林权属纠纷在实体上作出了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49.html -
了解详情
的救济成本。日本模式更加注重当事人救济途径选择的意思自治权,将是否先行请求行政复议救济的选择权直接赋予当事人,体现了对当事人程序性权利的重视。由此不难看出, ,甚至会最终因进入司法程序而导致当事人救济成本加大。为此美国不仅从行政处理环节设置行政法官制度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而且在诸多领域设置相对超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276.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主动干预,同时,也赋予民事权利人走行政救济或司法救济途径的选择权。正是权利人的不同选择,会造成行政处理和民事审判的交叉。因为根据商标法的规定 行为的管辖权冲突问题。更有甚者,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如何解决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争议问题却未有涉及,迄今为止,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在一些司法解释中,对于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7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