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证据能力包含哪些内容,即什么样的证据才是有证据能力的证据?第二,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关系如何?第三,证据能力的效力如何?即不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如何 的基础上,因为要求按客观真实来作出判决是强人所难,法律不能要求法官做不到的事情,在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的证据到底是不是客观真实,是很难认定的。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63.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是否要进行,如果要进行,是口头还是书面进行,进行之后采取什么样的准备措施,以及准备过程中的各种期间或期日的确定,都由法院依职权决定。德国的审前 材料、文件才能向法院申请,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或第三人交出。而且对方当事人只需提交那些当事人已指明其存在及其内容的书面材料,不能强迫对方披露其所掌握的与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6.html -
了解详情
预期,因为决策者自身也能够学习。”〔3〕(P201)不过,我们凭什么假定受决定影响的人一定会学习而不是反抗呢?卢曼认为,这需要两种机制的共同 严格要求等等。所有这些特征有一个共同的功用;它们营造了一种符合司法权行使的氛围。司法权行使需要什么样的氛围?从程序自治的观点来看,这种氛围一方面应该能够增强法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03.html -
了解详情
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区分规定的具体内容分别产生两种效力的作法并不妥当。事实上,不论法律、行政法规对应登记做如何规定,未登记 前,就存在一个“效力”(指约定权利义务的确定)的真空。有疑问的是,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呢?对这个问题,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77.html -
了解详情
至于付款人是否接受委托,不影响票据的效力,以确保票据的无因性。但票据的有效性不能约束出票人单方面记戴在票面上的付款人成为票据债务人,因为该付款人 法要求的书面遗嘱等,更注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的真实性与内容的合法性。至于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纸张、什么颜色的笔墨法律几乎不做要求。而票据法对票据行为形式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56.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这项制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还要考虑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需要哪些带有一定程度强制性的措施来保障它。比如,规定了期间制度,就应相应的规定逾期不作为的后果 有清晰的证据表明生效判决在程序上或实体上存在重大瑕疵,一般不能对其提起再审。在我国,再审程序被命名为“审判监督程序”,这恰当地表明了它在现行制度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5.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责任,但是,很显然,原告在行政诉讼中是实际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的。那么,原告在行政诉讼中究竟应当承担什么样的举证责任呢?自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的新 行政主体的该种行为难以取得书面证据,且事后也难以取得相关的证人证言;另一方面,在此种情形之下,相对方所能做的就只有等待,而这种等待往往是无期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65.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主观因素既然不能再现,那么证明必然是相对的。此外,作为证明根据的材料来源因提供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证人、被害人、被告人会 ,同时也应当高于刑事诉讼中对其他事项的证明标准。这一点已基本形成共识,关键是对被告人定罪到底在事实认定上要求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高”要高到一个什么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92.html -
了解详情
等被采纳,缓刑、假释被广泛适用,累犯、惯犯、青少年犯等罪犯的特殊处遇以及刑罚个别化原则得以确立,等等。有什么样的刑事(立法)政策,就会有什么样的刑事 但细化并不等于就是明确化),但这样做也带来了一个矫枉过正的后果,就是不少条文过于细琐,有的甚至不知所云。不能通其义者,何以使人知法意而不犯。因此,有学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22.html -
了解详情
的利害关系,是否对案件具有可能影响判断的特殊知识,是否对诉讼的一方当事人有偏见,是否认识证人以及其他任何不能担任陪审员的原因。二是法官对陪审团裁判时 制度的和谐,而且我国司法审判制度改革不是自然演进型,而是人为推进型,因此,应当事先明确我国司法审判制度应当到达什么样的功能,因功能而设计制度,以制度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