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刑是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刑罚标准,它包括刑罚种类(刑种)和刑罚的限度(刑度)两方面内容法定刑不仅表明犯罪与刑罚的质的因果关系,而且还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349 页。 [⑤]参见甘雨沛、何鹏:《 外国刑法学》 (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年版,第175 页。 [⑥]陈兴良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200.html -
了解详情
交付财产,这当然是基于错误而交付财产,因而欺诈行为与交付财物之间实际上具有因果关系,故能成立诈骗罪。[8]针对否定说关于利用民事诉讼制度行为之虚伪的 又认为诉讼欺诈行为可以构成诈骗罪,这在理论上也是无法自圆其说的。如前所述,刑法学界对于诈骗罪的客体是单一客体的观点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如果认为诉讼欺诈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0.html -
了解详情
(视对方次日是否交付成立抢劫既遂与未遂)。另一方面,如果不能肯定上述因果关系,即使当场取得财物,也不能认定为强取财物。例如,实施的暴力 管理秩序罪新论[M].北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64. [3]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N].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1282. [4][5]张明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214.html -
了解详情
犯之间有相互心理上的诱因,而是满足于相互对犯行决意的强化,这是对因果关系的结果归责最为薄弱的论证。⑼Kper反对将共同正犯的行为贡献作为单纯的因果 不作为犯罪等等,均存在偶然性问题。第二,对尚未行动的人加以处罚,违反了行为刑法的基本思想。针对一个犯罪行为的实施意思,只有在行为人通过一个外部的、满足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82.html -
了解详情
则指出客观的处罚条件必须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这一点符合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对客观的处罚条件予以明确规定的现实。 三、客观的处罚条件之范围 各国理论界根据 ,处罚条件是附加于犯罪行为的条件,虽然是行为的外部事实,但和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但是,也不是像 行为无价值论所说的一样,是和行为完全无关的偶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37.html -
了解详情
(视对方次日是否交付成立抢劫既遂与未遂)。另一方面,如果不能肯定上述因果关系,即使当场取得财物,也不能认定为强取财物。例如,实施的暴力 社会管理秩序罪新论{M}.北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64.{3}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N}.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1282.{4}{5}张明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920.html -
了解详情
区别对待;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因违反交通运输规章制度,发生重大事故,应按刑法第113条规定处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应 发生本案的条件,肇事的真正原因则是违章超速行车,因此应当认定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从而可以构成本罪。 本罪与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57.html -
了解详情
交付财产,这当然是基于错误而交付财产,因而欺诈行为与交付财物之间实际上具有因果关系,故能成立诈骗罪。[8]针对否定说关于利用民事诉讼制度行为之虚伪的 又认为诉讼欺诈行为可以构成诈骗罪,这在理论上也是无法自圆其说的。如前所述,刑法学界对于诈骗罪的客体是单一客体的观点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如果认为诉讼欺诈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312.html -
了解详情
交付财产,这当然是基于错误而交付财产,因而欺诈行为与交付财物之间实际上具有因果关系,故能成立诈骗罪。 [8]针对否定说关于利用民事诉讼制度行为之虚伪的 认为诉讼欺诈行为可以构成诈骗罪,这在理论上也是无法自圆其说的。如前所述,刑法学界对于诈骗罪的客体是单一客体的观点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如果认为诉讼欺诈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074.html -
了解详情
]在这道题中,迷信犯这种犯罪形态作为犯罪类型化的划分,以及选项中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考查也具有超越个案的含义,所以该题实际上是考查实践的法教义学 目标视同法教义学方法论的提出,[60]法教义学方法论乃是中国法学学术发展亟需重视的关系到法学学科品格的课题。形而下到实务层面,当我们面对司法考试的申论题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