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初概念法学的思考方法占了支配地位。”15分析法学源流之三:现代英美国家分析法学18世纪的欧洲处在“理性主义”的时代,以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正因为此,它们才都被冠以分析法学之名。那么,这种共同的精神和方法是什么?新分析法学大师哈特的总结堪称权威,他认为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有以下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55.html -
了解详情
日开始,至今仍争论不休。物权行为理论内容是什么,承认物权行为理论与否究竟有什么利弊,在我国立法上,对物权行为理论应采取何种态度等问题,目前的争论也颇为激烈 不仅对《德国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后来继受德国法律传统的国家和地区的民法典的制定以及学术研究,也都或多或少有所影响。例如,依学界通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12.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承认治理的共同性要求我们更加全面地研究,当我们说管制是“不负责任的”(unaccountable)时,我们指的是什么。传统的对负责任的关注背后的利益 或特权造成的,被指控违反宪法的私人团体是否可以被公正地描述为一个国家主体。为做出上述判断,最高法院在Leesville案中考虑了以下因素:主体依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11.html -
了解详情
认识。如汽车司机出车时,已经知道刹车有问题,出车可能会发生事故,但是究竟是什么事故,是会伤及路人、还是会造成车毁人亡、还是会撞坏公路沿线上的一些 犯罪的条件的进一步提高,不利于遏制危害日益加剧的过失犯罪。三对于危害结果的认识与态度的不同,形成了罪与非罪、故意犯罪之间、过失犯罪之间以及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72.html -
了解详情
即便如盗窃罪、故意杀人罪等常见多发的自然犯,行为人也往往不知道它们的犯罪客体是什么,更不用说那些复杂少见的法定犯,如高利转贷罪、逃汇罪等的犯罪客体 间接故意在认识程度上只能表现为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如果明知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决意为之,就超出了间接故意认识因素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61.html -
了解详情
。”为什么废除死刑的运动会在过去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如此迅速的进展?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国家对死刑政策的选择?对此,当然可以做多角度的分析,但笔者认为 。”首先,对人权保障的不断强调,使联合国及其有关机构在废除死刑问题上的态度日益鲜明。在1948年发表《世界人权宣言》时,联合国除了宣称“人人享有生命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88.html -
了解详情
。”为什么废除死刑的运动会在过去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如此迅速的进展?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国家对死刑政策的选择?对此,当然可以做多角度的分析,但笔者认为 。”首先,对人权保障的不断强调,使联合国及其有关机构在废除死刑问题上的态度日益鲜明。在1948年发表《世界人权宣言》时,联合国除了宣称“人人享有生命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4.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者的立法原意,还是挖掘法条现时的客观意蕴)、规则(刑法解释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能否超过法条术语可能具有的含义、是否应当遵循同一律等)、方法(文理解释 实证研究也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需要具有从事实证研究所应具备的经费、设备,需要国家立法、司法和社会各界在信息公开、资料处理、人员组织等各方面的大力配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3.html -
了解详情
都会涉及到更深层面上的哲学问题。我们似乎应该反问一下自己,我们期待法官们的究竟是什么?在建立在超越立场上的司法公正与建立在浑然立场上的司法实用之间是否 可能避开司法理性和司法谦抑这样本质上属于观念、态度上的“软件”。而我们在前面所介绍的美国经验,或可成为其他国家日后创建这类宪法监督制度的有益的参照体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473.html -
了解详情
下,这个问题变得尤为复杂。在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所说的宪法究竟是什么?宪法究竟是“法律”还是“法”。在法理学上,“法”和“法律”基本区别就是“法律” 已经提供解决所有问题答案的强烈“信念”,他们对宪法本身的完美无缺持一种信仰的态度。[40]正是在这种信念的基础上,他们不断地采取法律解释学的立场,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