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程序优先的原则,以民事案件的审理需以刑事案件的审结为根据,无限期中止民事案件的审理,使当事人的民事权益难以及时实现。如果扩大附带民事案件诉讼范围 的前提下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双方当事人充分认识调解结案的积极意义。充分调动双方和解的积极因素,审判实践证明,附带民事案件能否调解成功,多数情况下取决于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938.html -
了解详情
考察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制度已经深深地陷入困境之中。由于现行法律要求法院在审理公诉案件的同时附带审理民事赔偿问题,被害人一般都失去了向法院提起独立的 刑事当事人在主体资格上不对称的案件,如民事原告的范围大于刑事被害人或者民事被告的范围大于刑事被告人的案件,采取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就会带来民事诉讼程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90.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 刑事诉讼法上应斟酌美国之辩诉交易制度,将调解从刑事自诉案件扩大到一定范围内的刑事公诉案件。由于学识及本文范围所限,在此不置多言。需要重点 关系,当事人相互之间有权利对诉讼程序进行约定。如德国允许当事人之间就案件之审级达成越诉的协议,即当事人之间可以达成越过第二审直接进行第三审协议。 (2)简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882.html -
了解详情
指人民调解,即在诉讼程序开始之前,各种组织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使之达成调解协议,消灭纠纷,增进人民内部团结。在民事抗诉程序中的执行和解,不是人民调解 上确立的权利主体偏离了社会现实需要。赋予检察机关对这类案件的起诉权,检察机关对这类案件提起公诉,请求法院依法判决,就可以使公众利益受到保护。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6.html -
了解详情
指人民调解,即在诉讼程序开始之前,各种组织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使之达成调解协议,消灭纠纷,增进人民内部团结。在民事抗诉程序中的执行和解,不是人民调解 上确立的权利主体偏离了社会现实需要。赋予检察机关对这类案件的起诉权,检察机关对这类案件提起公诉,请求法院依法判决,就可以使公众利益受到保护。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99.html -
了解详情
现行刑事诉讼。因此,一方面对现行刑事诉讼程序进行调整,增强诉讼程序的包容度,以赋予当事人更多的程序选择权;另一方面,对刑事和解适度改造后再加以确认,使刑事司法具有 反诉成立的部分反诉人。(参见刘根菊著:《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2 [英]卡洛林霍伊尔,理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6347.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体现出其对诉讼程序设计的深刻理解,即在侦查、羁押、起诉、审判等各个诉讼环节设置不同的过滤程序,使得进入下一环节的案件数量逐次较少,实现 权利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及渎职罪以外的过失犯罪过程中,基于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真诚和解的意愿,在充分保障双方当事人正当权益的前提下,司法机关审查并认可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807.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同情况,适当调整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对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公诉案件和对自诉案件的简易程序。 根据司法实践的 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这一程序。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126.html -
了解详情
的自愿认罪与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自认无异,法院完全可以按照自认的规则来认定案件事实,而不必要求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而且,从刑事和解的实践上来看,有些 案件的证明标准规定在死刑复核程序一章中。 四、关于证明责任 《修正案(草案)》第48条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公诉机关承担,自诉案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69.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中是否存在类似恢复性司法程序的和解呢?下面分别以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自诉程序、刑事附带民事程序及有被害人参与的公诉程序为例,作一简要分析。 基础上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判决宣告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对于已经审理的自诉案件,当事人自行和解的,应当记录在案;调解应当在自愿、合法,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