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肯定论两种不同观点。持否定论的学者认为,担保人的财产损失只能看作是受贷款诈骗行为间接影响所致,是第二位的,贷款诈骗罪的对象只能是贷款本身或贷款性利益 ,能否成立贷款诈骗罪?答案是肯定的。 笔者认为,要判断本案中陈某、傅某是否构成贷款诈骗罪,关键在于明确贷款诈骗罪欲意保护的法益。如果贷款诈骗罪保护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973.html -
了解详情
小,一般不宜作为犯罪处理。 当然,上述四条标准不是孤立的,判断委托理财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要综合考虑上述四个因素。 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行为人也往往承诺归还本金并许以高额利息或者其他名义的回报,但这只是行为人实施诈骗的手段,并不打算真正还本付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也往往没有归还投资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53.html -
了解详情
小,一般不宜作为犯罪处理。 当然,上述四条标准不是孤立的,判断委托理财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要综合考虑上述四个因素。 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行为人也往往承诺归还本金并许以高额利息或者其他名义的回报,但这只是行为人实施诈骗的手段,并不打算真正还本付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也往往没有归还投资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26.html -
了解详情
加强联系与合作以及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等。 关键词:保险欺诈;保险诈骗罪;犯罪构成;犯罪黑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 九十八条的规定,诈骗保险金,数额较大的,才构成保险诈骗罪。由此可见,保险诈骗罪与非罪行为区别的关键在于骗取保险金的数额是否达到了较大。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09.html -
了解详情
欠条行为的欺诈并非诈骗犯罪构成意义上的欺诈。 2.诈骗后出具欠条行为的主观意图认定应结合全案情况综合判断,用以决定加重或减轻。是否具有真实还款意图是 对出具欠条时的客观环境、被告人与被害人的交涉过程等内容加以严格审查。 3.诈骗后出具欠条行为主观意图难以认定,量刑存疑,应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按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92.html -
了解详情
年巨增到671件。是所有网络犯罪中增长最快的一 个。 三. 网络诈骗犯罪的构成特征 1. 犯罪客体 现实社会的种种复杂关系都能在网络得到体现,就网络 向现实转换在时空上还存在隔离,虚拟阶段的结果仅仅表现为信息的改动,它是否 必然损害权利人的利益,还必须依赖于行为人进一步深化行为,致使权利人的财物侵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94.html -
了解详情
欠条行为的欺诈并非诈骗犯罪构成意义上的欺诈。 2.诈骗后出具欠条行为的主观意图认定应结合全案情况综合判断,用以决定加重或减轻。是否具有真实还款意图是 对出具欠条时的客观环境、被告人与被害人的交涉过程等内容加以严格审查。 3.诈骗后出具欠条行为主观意图难以认定,量刑存疑,应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按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46.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案件中适用法律遇到的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关于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问题 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贷款诈骗罪与非罪的标准。但非法占有目的是行为人的一种 作用和故意来看,一是其在犯罪中是实行犯,直接实施了贷款诈骗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二是其属诈骗贷款得逞的关键人物、没有他出具的假证明,骗贷就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602.html -
了解详情
将透支款用于挥霍,或与他人勾结恶意套取银行资金等等。持卡人恶意透支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还要结合刑法规定的客观条件来认定,依《刑法》第196条第2 持卡人恶意透支的行为更具有社会危害性,刑法对一般持卡人恶意透支的行为定性为信用卡诈骗,对于冒领信用卡并恶意透支的行为应定为信用卡诈骗罪。行为人冒领信用卡是方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002.html -
了解详情
就错误登记中善意第三人的保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李某是否构成善意取得,取得房屋所有权 认定一项交易是否产生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得看该交易是否符合 善意第三人的观点,无疑会认为,通过盗窃、伪造证件等非法手段而实施的合同诈骗行为,其产生的交易仍然可以产生所有权转移的法律后果,对此,本人完全不能赞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