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刑法中13个条文作了补充或修改,对7种犯罪增设了死刑。根据客观需要,从1981年9月2日至1995年10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23 意义的巨大进步,但还存在值得重视、有待改进的问题: (一)严格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不仅形式上要求事先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科处什么样的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4.html -
了解详情
主观要件。因此,窃取他人财物尽管只是为了一时使用,但由于客观上有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主观上又有故意,应该认为原则上构成盗窃罪。但也有不构成犯罪的例外情况 未把非法占有目的规定为取得罪的成立要件的国家,采用必要说是违反罪刑法定主义的。因为罪刑法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犯罪成立的条件只能由法律明文规定,不能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29.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身危险性,但主要还是说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行为的客观危害。一般而言,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与其人身危险性程度是成正比的。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整个犯罪活动一样, 一定的随意性。应当尽可能地将那些较为定型的酌定情节予以法定化。 从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出发,从重处罚犯罪人的罪前、罪后情节应限于法定情节。基于预防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73.html -
了解详情
罪名的问题。 其三,贯彻刑事法治原则和加强刑法保障功能。修订的刑法典在总则第一章显著位置上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并废止了1979年刑法典中有悖罪刑法定原则的类推制度,这是中国刑法修订中最引入瞩目的一个闪光点,也是表明中国刑法具有民主性、科学性、进步性和时代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301.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概念,必然禁止类推,至少是禁止不利于被告的刑事类推,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之一。苏联早期刑法理论只主张犯罪的纯粹实质概念,即只强调犯罪 形而难以实施。如,罪刑法定原则明确写入我国97年刑法典,固然是我国刑法国际化努力的表现,但如果没有深入领会并彻底贯彻其中蕴含的形式合理性优先兼顾实质合理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97.html -
了解详情
制约,这种企图也将落空。如此说来,那种认为强调了社会危害性,就会动摇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的观点,从理论上讲有失片面,从逻辑上讲缺乏依据,从事实上讲难找 。在俄罗斯刑法学者看来,从本质上讲,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客观特征,即不取决于法律对它的评价的特征,只有在刑法典对它作出这种评价之后才成为犯罪的特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80.html -
了解详情
,这两个概念曾相当流行,人们常用他们来解释刑法的渊源问题不过,在我们这样采用罪刑法定原则的国家中,这二者的对立在实际上已不存在。 在德、日刑法理论中 益的反法益思想,如果彻底贯彻人的违法论,仅仅人的违法成为违法性的实质,法益侵害只不过具有作为客观的处罚条件的意义,因而有与罪刑法定主义矛盾的可能性的批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842.html -
了解详情
,都可能出现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情况。因此,在违法性判断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些主观的要素。 不过,即便承认主观要素的存在,对于违法是客观的这一基本命题还是 惩罚,往往于事无补。为了防止特定历史时期犯罪现象的蔓延,需要在犯罪的实质评价过程中,贯彻行为无价值论,以此来培植国民的法规范意识。只有坚持规范违反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582.html -
了解详情
,只要法律解释取向于这种可以被探知的立法者的意思,法院的判决和决定就不会捉摸不定,因此,贯彻主观解释说可以确保法律秩序的安定性,其三、基于三权分立的 精神背道而驰,因此为罪刑法定主义原则所不允许。类推适用与罪刑法定主义的相互排斥是基于不同的价值立场的。类推适用意味着法律解释要针对客观现实的需要,立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06.html -
了解详情
〔摘要〕目前对无罪推定原则的关注与重视基本上停留在审判程序上,对于审前程序,尤其是侦察程序中该原则的意义、价值的贯彻则相对忽视了。无罪推定原则 〕无罪推定;侦查程序;结构一、引言作为与刑法中罪行法定原则一起构成现代刑事法治两大基石之一的无罪推定原则,其意义和价值在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理论研究中已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