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适用共罚的事后行为加以解决,除非行为人的事后行为侵犯了新的法益而且不缺乏期待可能性,通常不应评价为数罪而数罪并罚。在继续犯的场合,我国刑法理论上 ,本文倾向于认为,在产生作为义务之时犯罪成立,之后只要还存在作为义务和作为的可能性,都可以持续性肯定构成要件符合性,他人参与的可以构成不作为犯的共犯;追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903.html -
了解详情
论体系的建构和解释不同,关 涉到犯罪成立的范围和国家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可能性,所以,其与法治命题紧密相关。 在刑法主观主义的实证方法论构造中,只有经验 要坚持非难可 能性的价值判断标准,把违法性认识意识视作故意的核心,承认期待可能性概念,但是 要限制其使用范围。 这样的刑法客观主义立场是接近于目的行为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4.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行为只能看作是前行违法犯罪行为的自然延伸,属于事后不可罚行为,我们也不能期待当事人此时做出适法行为,这是法律对人性弱点的无奈和妥协。这种情形下, 利益,如诉讼诈骗或诬告陷害他人,那我们就不能认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缺乏期待可能性,而是一种犯罪行为。这种情形下,行为人如果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66.html -
了解详情
免,而对未防免者课以责任,才有意义。 [3]所以关键点就在于如何确定行为人的期待可能性权利尤其是绝对权堪担此重任。实际上,因权利系属法定,其本身就是一 以该行为涉及某种对世规范的违反为前提,其目的就在于建立此一制度最起码的期待可能性,以保留合理的行为空间。 [6]但对于合同债权而言,其作为一种相对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67.html -
了解详情
,他认为,犯罪构成四要件属于犯罪成立积极要件,犯罪定量因素、正当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这三者属于犯罪成立消极要件。在我看来,犯罪定量因素是从行为的严重程度 方面判断的犯罪认定过程。本案例中,甲的行为只是具有侵害乙的身体活动自由的可能性,然而,在客观方面,甲并没有现实地侵害乙的身体活动自由。就是说,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71.html -
了解详情
句法彦叫做法律不强人所难,从这句法彦中近现代的刑法学者提出了著名的期待可能性理论,虽然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还仅限于学者研究讨论的阶段,但这个理论确实是有着现实 现实的,承担过失犯罪的依据是站不住脚的。但是,在排除了刑事责任的可能性后,应该明确一下这种情况的民事责任: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加害人与被害人在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259.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要素与主观的构成要素。Hellmuth Mayer将犯罪要素分成客观的违法和主观的归责可能性。13 德国早期的观点对日本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日本,犯罪的构成 ,存在很多争议。后期由于规范罪责理论的提出,又增加了实质的罪责条件,以期待可能性作为超法规的阻却罪责事由。32 2、行为-构成要件该当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12.html -
了解详情
受害人损害的前提是,他通过自己的行为使原义务人产生了客观的、有根据的期待,即原义务人相信义务承担人将采取措施防免危险。[228]因此,通说认为, 具体确定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德国法的经验,即坚持个案判断原则、相当性原则、期待可能性原则和信赖原则等。 6,安全保障义务与保护性法律、技术规则 如果有关的安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49.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原因,那也不是根本的,必然的原因。吴“抱”的行为是不具有剥夺生命的可能性的。死亡的结果发生了,即使我们退一万步说这一死亡结果是吴的“抱” 说他不承担任何责任,我们可以对她进行谴责,但不应该认为她构成犯罪。虽然“期待可能性”由德国首创,但现在我们国家也进行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并且越来越为刑法学家所认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05.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原因,那也不是根本的,必然的原因。吴“抱”的行为是不具有剥夺生命的可能性的。死亡的结果发生了,即使我们退一万步说这一死亡结果是吴的“抱” 说他不承担任何责任,我们可以对她进行谴责,但不应该认为她构成犯罪。虽然“期待可能性”由德国首创,但现在我们国家也进行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并且越来越为刑法学家所认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74.html -
了解详情